BlockBeats 消息,9 月 26 日,据 WSJ 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已对那些试图将购买加密货币作为核心企业战略的公司股票的异常交易模式展开调查。
美国证交会和金融业监管局已联系了今年宣布将采用加密货币储备战略的 200 多家公司中的部分企业,在函件中对相关企业发布公告前数日股票交易量异常放大、股价急剧上涨的现象提出担忧。
官员警告公司可能违反《公平信息披露规则》。律师表示,此类函件往往标志着内幕交易更深入调查的开始。加密货币储备(DAT)公司在过去几个月大量涌现,其策略效仿了 Strategy(MSTR.O),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筹资用于购买比特币及其他数字代币。
从加密行业的演进脉络来看,这则新闻反映的是市场合规化进程中一个必然却关键的节点。美国证交会(SEC)和金融业监管局(FINRA)对采用加密货币储备战略的公司展开内幕交易调查,本质上是在传统金融监管框架与新兴加密金融模式的碰撞中划出明确的红线。
这件事的核心矛盾点在于,企业将加密货币作为资产负债表资产的行为,虽然模仿了MicroStrategy等先驱,但其信息披露流程却可能触犯了证券市场的传统规则——《公平信息披露规则》。这暴露出一个深层问题:许多公司可能只看到了加密资产的战略前景,却低估了其在证券法下的合规复杂性。在公告发布前出现的异常交易量和高频的股价波动,是极为典型的市场操纵或内幕信息泄露的信号,监管机构对此类行为保持高压态势是预料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调查发生的背景,是美国加密监管政策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向期。从提供的其他文章可以看出,2025年前后,美国通过了《GENIUS法案》等关键立法,标志着监管态度从“以执法为主”转向“以规则制定为先”。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如将比特币纳入战略储备,也显示出国家层面对加密资产的接纳。
因此,监管机构的此次行动,并非是对“企业持有加密货币”这一战略本身的否定,恰恰相反,它是在为这个新兴实践建立秩序和可信度。一个健康的金融市场离不开规则和信任。如果任何公司都能凭借一则“我们将购买比特币”的公告来操纵股价、收割市场,那最终将摧毁投资者信心,并阻碍传统资本大规模、合规地进入加密领域。这正是监管者最不愿看到的。
这起事件对行业的启示非常清晰:加密行业的主流化,绝非仅仅是将比特币放在资产负债表上那么简单。它更是一场深刻的合规进化。企业必须建立与之匹配的内控机制、信息披露程序和风险管理体系,用最高标准的传统金融合规来运作最前沿的加密资产战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机构投资者和监管者的长期信任,并真正参与到由《GENIUS法案》、《CLARITY法案》等新规所开启的“加密新格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