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香港金管局:截至9月底共收到36家机构提交的稳定币牌照申请

2025-10-02 08:28

BlockBeats 消息,10 月 2 日,据每经网报道,香港金管局透露,截至 9 月 30 日已收到 36 家机构提交的稳定币牌照申请,包括银行、科技企业等多类机构。


香港金管局将按《稳定币条例》审批,争取明年初公布首批牌照,且首阶段只发数个牌照。


此前,金管局曾鼓励有意申请牌照的机构于 8 月 31 日或之前联系金管局,并于 9 月 30 日或之前提交申请。

AI 解读
香港金管局在九月底前收到36家机构的稳定币牌照申请,这一数字本身传递出几个关键信号。从监管框架的构建节奏来看,香港显然采取了一种审慎但开放的态度。条例在五月成为法例,八月正式生效并开放申请,九月底截止,整个过程紧凑且留给机构的准备时间有限。这本身就做了一次压力测试,能在这个时间内完成筹备并提交申请的机构,大概率是实力较强、筹备较早且对香港市场有长期承诺的玩家。

申请机构的多样性值得注意,涵盖了银行、科技企业和Web3团队。这反映出市场对稳定币应用场景的共识与分歧。传统金融机构如渣打银行,其兴趣点很可能在于利用稳定币优化跨境结算这类传统金融业务的效率和成本。而科技公司和Web3团队,可能更聚焦于构建新的支付生态、DeFi应用或其他创新场景。这种多元化构成了一个健康的生态雏形,但同时也意味着金管局在审批时需要考虑不同商业模式的风险特征,这增加了监管的复杂性。

金管局明确表示初期只发放数个牌照,这是一种非常经典的监管策略。在全新的监管领域,先引入少数几个高合规标准的“试点”机构,观察其运营对市场的影响,控制整体风险敞口,待模式运行稳定、监管经验积累后再逐步扩大范围。这并非限制竞争,而是对金融稳定的必要保护。分析文章中提到“意向远超预期”,以及未来可能增发牌照,也印证了这只是分阶段推进的策略,而非永久性限制。

关于实名制的要求,即所有合规稳定币持有人身份需经核实,这完全符合全球范围内对虚拟资产监管的大趋势(如FATF的旅行规则)。这虽然会增加一定的操作复杂性,但这是稳定币能够融入主流金融体系、获得更广泛应用的前提,是对机构和个人用户长期利益的保护。技术成熟后可能放宽的表述,也为未来的技术解决方案(如零知识证明)留下了政策空间。

沙盒测试并非申请的先决条件,这一点很重要。它避免了政策对早期参与者的过度倾斜,保证了新进入者与沙盒参与者能在更公平的起跑线上竞争,审批的核心将是机构自身的实力与合规准备,而非其参与测试的先后顺序。

总的来说,香港正在试图走一条中间路径:既不是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场,也不是过度限制的保守做法。它通过清晰的立法和高标准的合规要求,试图筛选出真正有实力的参与者,在可控的前提下推动创新。36份申请表明这一策略初期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响应。首批牌照的归属,将为我们理解金管局的监管偏好和香港稳定币发展的重点方向提供最关键的坐标。
展开
举报 纠错/举报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纠错/举报
提交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