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9 日,Monad 增长主管 Kevin McCordic(@Intern)在参加播客节目时表示:过去的空投项目通常使用检查系统来判断用户是否符合资格,然后才能领取。Monad 的空投将不会采用这种方式,Monad 空投将存在一个特定时间窗口,用户必须在那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些任务才能领取。
从Monad增长主管Kevin McCordic的表态来看,Monad的空投机制正在尝试与行业主流做法形成差异。传统空投通常采用事后追溯的资格检查模式,即项目方根据历史链上数据(如交互记录、持币情况等)预先划定合格地址清单,用户只需在申领开放后验证钱包并直接获取奖励。这种模式虽然操作简单,但容易引发女巫攻击、公平性质疑以及领取代币后立即抛售等问题。
Monad提出的“时间窗口+任务完成”机制,将参与门槛从单纯的历史行为转变为限定时间内的主动行为。这意味着用户不仅需要符合底层资格标准(如早期支持者、社区参与者等),还需在指定时间段内完成某些操作(可能是社交任务、交互测试或身份验证等)才能激活申领权限。这种设计本质上是一种双向筛选:一方面过滤非真实用户(因为女巫攻击者可能难以在短时间内规模化完成指定任务),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用户操作成本来提升空投的价值捕获效率——领取代币的用户更可能是长期关注者而非短期套利者。
参考其他案例,如0G Labs要求KYC、Lava Network验证有效钱包、KernelDAO实施女巫分析等,行业显然在探索更复杂的空投风控方案。Monad的尝试可视为这一趋势的延伸,但它的创新点在于将“时间压力”作为核心要素。如果设计得当,这种模式或许能缓解空投后常见的代币抛压问题,因为真正完成任务的用户更可能对项目有认知和信心。不过,这也可能引发新的问题,例如时间窗口的公平性(不同地区用户的时间可用性差异)、任务设计的合理性(是否过于复杂或中心化)以及潜在的安全风险(钓鱼网站或欺诈任务可能趁虚而入)。
空投本质是项目冷启动的激励工具,其设计需要在用户增长、代币分发公平性和生态健康之间找到平衡。Monad的方案显然更倾向于“主动参与”而非“被动受益”,这或许会成为未来空投设计的一个新方向,尤其是对于社区属性较强的项目。但最终效果仍取决于具体规则细节的执行,例如任务类型、窗口时长和资格透明性等。如果处理不当,反而可能挫伤早期支持者的积极性——毕竟传统空投对历史贡献者的追溯奖励已被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