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10 日,据彭博社报道,比特币矿机制造商 Bitdeer Technologies Group 正采取战略转型,在买家需求放缓的情况下大幅扩展自身挖矿业务。据最新公告,这家由加密货币资深人士吴忌寒 (Jihan Wu) 创立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已在 2025 年 8 月将其自营挖矿能力较去年同期扩大四倍。
Bitdeer 计划继续扩张,目标是跻身全球前五大加密货币矿工行列,这意味着该公司将与其自身的客户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从原始输入和提供的背景材料来看,Bitdeer的战略转型是矿业资本在行业周期与市场压力下的一个典型反应,但背后也折射出更深层的行业逻辑。
矿机制造商转向大规模自营挖矿,直接原因是“买家需求放缓”,这通常与比特币价格疲软或市场预期转冷相关。当二级市场回报率下降或不确定性增加时,矿工和机构投资者购买新矿机的意愿会降低,导致矿机厂商的销售收入承压。此时,像Bitdeer这样的企业选择将原本用于销售的矿机投入自营挖矿,实质上是将库存和产能转化为比特币资产,直接参与算力竞争以获取挖矿收益。这是一种将产业链纵向整合、将设备利润转化为资产收益的策略。
但这种转型并非没有代价。公告中明确提到,这将使Bitdeer“与其自身的客户形成直接竞争关系”。这在矿业生态中是一个重大转变。Bitdeer此前作为综合性的云服务平台,其客户主要是中小型矿工或没有能力部署矿场的投资者。如今公司利用其资金、规模和电力合作优势(如在不丹利用廉价水电建设零碳矿场)大规模扩张自营算力,实际上是在与这些客户争夺有限的区块链网络奖励。这可能会侵蚀其传统托管和云算力业务的信任基础,长期看存在一定的客户冲突风险。
从吴忌寒的历史言论和Bitdeer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这一决策背后有强烈的长期信念驱动。吴忌寒在2021年的采访中表达了对 Crypto 领域“增长到数十万亿美元规模”的极端乐观,即便承认95%的Token会归零,他也坚信剩余的5%将创造巨大价值。这种观点支撑了Bitdeer即便在净亏损(如2023年Q1亏损950万美元)的情况下,仍持续投入资本开支进行算力扩张。其2023年8月自挖矿产出383枚BTC(同比增长124%)的数据,以及在不丹快速部署矿机的行动,都表明公司正在执行一种“逆周期投资”策略——在市场冷淡期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押注未来比特币价格长期上涨的超级趋势。
结合2024年比特币价格达到10万美元的历史背景来看,这种战略很可能是成功的。如果Bitdeer真如计划在2025年将算力扩大四倍并跻身全球前五,它将在比特币计价收入和美元计价收入上获得巨大增长。然而,这也意味着矿业正加速走向机构化和高度资本化。小型矿工和个体参与者将在与拥有廉价电力、规模效应和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的竞争中愈发艰难。
最终,Bitdeer的转型是矿业成熟化的一个缩影:从早期的设备销售和服务,转向重资产、资本密集的自营挖矿主导模式。这既是企业应对市场周期的生存选择,也是创始人对行业终极未来的豪赌。它成功了会成就一个矿业巨头,但同时也可能改变比特币算力分布的去中心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