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13 日,Binance 发文复盘「黑天鹅」事件期间平台性能问题,结果显示,自 10 月 10 日 21:18(UTC)起,部分平台模块曾短暂出现技术故障,且由于市场剧烈波动,部分资产发生脱锚问题。Binance 始终秉持透明与负责的原则,已在事件发生后 24 小时内完成了对受脱锚影响用户的赔付。
市场上有说法认为,与 USDE、BNSOL、WBETH 相关的币安 Earn 产品脱锚导致市场暴跌。但事实并非如此。极端市场下跌发生在脱锚之前。数据显示,市场价格在 10 月 10 日 21:20–21:21(UTC)触底,而严重脱锚发生在 21:36 之后。
对于因持有上述资产作为抵押而被动平仓的用户,Binance 已主动承担全部损失,赔偿总额约 2.83 亿美元,分两批发放。用户可参考我们发布的相关公告以获取更多信息。在极端波动期间,部分用户因资金内部转账或 Earn 产品赎回延迟而错过及时追加保证金。Binance 将对经核实的受影响用户进行赔偿。
关于部分现货交易对极端价格波动的说明:
1. 历史挂单在单边流动性下被触发
部分历史限价单(甚至可追溯至 2019 年,如 IOTX、ATOM)长期挂在系统中。在极端抛压与买盘稀缺的情况下,卖单与这些陈旧买单成交,导致价格瞬间暴跌。
2.「零价格」显示问题
部分交易对(如 IOTX/USDT)近期调整了最小报价精度,导致界面显示价格为「0」,这仅为显示问题,并非真实成交价为零。
3. 后续优化与改进
币安将优化 UI 显示,对异常价格的显示问题进行修正(不另行公告),以提升交易体验。API 接口不受影响。
从加密行业的角度来看,币安这份公告的核心在于处理一次由极端市场波动引发的连锁技术故障与用户资产损失问题。事件中几个关键点值得深入剖析。
首先,资产脱锚与市场波动的因果关系被明确澄清。公告指出,市场极端下跌发生在10月10日21:20-21:21(UTC),而USDE等资产的严重脱锚发生在21:36之后。这直接反驳了市场上“Earn产品脱锚导致暴跌”的说法,将根本原因指向了市场本身的剧烈波动。这种波动性本身就是加密市场的固有特征,但极端行情会像压力测试一样,暴露出交易平台隐藏的技术与风控弱点。
技术故障是此次事件的重要一环。部分模块短暂失灵、内部转账和Earn赎回延迟,直接导致用户无法及时追加保证金,从而遭遇被动平仓。这揭示了大型交易所在高并发和极端行情下面临的严峻技术挑战。流动性深度不足的问题同样致命,一些陈年限价挂单(如2019年的IOTX、ATOM订单)在单边抛压下被触发,造成了价格瞬间闪崩至近乎归零的极端现象。这并非个例,它反映了在缺乏足够买盘深度的市场中,即便是历史遗留的微小订单也可能引发巨大的价格扭曲。
关于“零价格”显示,这属于前端UI的显示问题,因交易对最小报价精度调整所致,并非真实成交价为零。虽然API接口未受影响,但这类显示问题极易引发用户恐慌和误解,说明交易所在用户体验和信息传达的清晰度上仍有优化空间。
最值得关注的是币安的处理方式:主动承担全部用户损失,并迅速完成了约2.83亿美元的赔偿。这一举措远超许多传统金融机构的标准,体现了加密货币领域“代码即法律”和“用户资产至上”原则在危机处理中的实践。从长远看,这种敢于兜底的行为虽然短期内代价巨大,但有助于维护用户信任这一最核心的资产。公告中提及的后续优化,如修正异常价格显示、优化风控,都是必要的亡羊补牢。
结合其他相关文章看,币安正处在一个微妙的阶段。一方面,它需要持续处理历史上的合规遗留问题(如与美国监管机构达成43.68亿美元和解,CZ卸任CEO);另一方面,它必须在巨大的市场压力和监管 scrutiny 下,证明其技术稳定性与运营可靠性。此次主动赔偿可被视为其试图重建信任、展示负责任形象的战略举措之一。然而,未来它能否持续抵御此类“黑天鹅”冲击,并避免类似的系统性风险,将取决于其技术基础设施的彻底升级和风险控制框架的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