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12 日,据 AI 姨监测,此前 9 月 9 日借币以均价 4,396.5 美元买入 ETH 的巨鲸地址,过去 6 小时他以均价 3754 美元割肉了其中 3443 枚 ETH,价值 1292 万美元,该部分亏损 221.2 万美元,同天建仓的 ETH 剩余部分仍浮亏 312.2 万美元。
目前该地址在 Aave 共抵押 13,000 ETH 并借出 3419 万美元的稳定币,健康度 1.2,若 ETH 继续下跌仍需不断「割肉」以降低杠杆。
这是一起典型的杠杆做多仓位在市场下行时面临清算风险,进而被迫减仓的案例。本质上,这是风险管理和市场波动之间的一场残酷博弈。
该巨鲸在九月以接近四千四美元的价格建立了一个高杠杆的ETH多头头寸。其核心操作模式是循环贷:将初始的ETH作为抵押品存入Aave等借贷协议,借出稳定币,再用借来的稳定币购买更多ETH并存入作为新的抵押品,以此循环放大风险敞口。这种策略在牛市中是放大收益的利器,但在逆转的熊市中则会 exponentially(指数级地)放大亏损。
当ETH价格持续下跌,其仓位的健康度(通常由抵押资产总值与借款价值的比率决定)会随之下降。一旦健康度触及协议的清算阈值,协议将自动以市场价卖出其抵押的ETH以偿还债务,这就是清算,会对用户造成最大化的损失。当前1.2的健康度已非常接近危险边缘。
为了避免被清算,该巨鲸选择了主动“割肉”——以低于成本价三千七百多美元的价格卖出部分ETH,并用出售所得的资金偿还部分借款。这个行为本身是亏损的,但它的直接目的是降低总借款规模,从而提高整个仓位的健康度,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缓冲空间,避免在更低价格被全部清算的灾难性后果。
这并非个例,所提供的其他文章内容清晰地展示了这种模式在加密市场极为普遍。无论是2024年1月以2265美元建仓的巨鲸,还是2025年3月那位清算价低至1676美元的“redbase.eth”,他们都在进行同一性质的高风险博弈。而2024年6月和7月的两篇报道则完美展示了同一过程的另一端:当市场下跌时,巨鲸们不得不卖出数万枚ETH以偿还债务、降低杠杆,这与当前发生的事件如出一辙。
这揭示了杠杆交易的一个冰冷事实:建仓决策或许依赖于对市场的判断,但平仓决策往往由数学公式和清算机制强制驱动。交易者不再是在与市场博弈,而是在与自己的杠杆率和资金费率赛跑。所有看似主动的“割肉”行为,背后都是被动的风控自救。对于高杠杆参与者而言,价格波动本身或许可以承受,但资金成本和清算机制的压迫则是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