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13 日,Bitfinex 发布报告表示,上周比特币价格从 126,000 美元以上一度跌至 103,310 美元以下,录得 18.1% 的回调,并触发了加密市场历史上按名义价值计算的最大清算事件。以太坊从 4750 美元跌至 3500 美元,多种山寨币在流动性骤减的情况下瞬间下跌超过 80%。截至 10 月 10 日三小时内,整个加密市场总市值约 1 万亿美元被抹去,总市值从 10 月高点的 4.26 万亿美元暂时跌至 3.3 万亿美元,单日清算头寸超过 190 亿美元。
此次抛售由现货市场的激进卖盘引发,当时关税紧张局势于 10 月 10 日升级,在主要交易平台造成卖盘与买盘 2.5 倍的失衡。期货市场加剧了下跌,累计成交量差显示现货与永续合约市场中卖盘占据压倒性主导地位。历史上,此类由清算驱动的恐慌性抛售通常会随后出现机械性反弹,因波动率收缩和过度杠杆被清除。对于比特币而言,重新站稳并维持在 110,000 美元以上将确认市场进入稳定阶段,并打开 117,000–120,000 美元的恢复目标,若未能站稳,则可能重新测试 100,000 美元区间。
美国最新的经济背景显示,美国政策意图与实际影响之间的分歧正在扩大。美联储 9 月会议纪要显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内部在未来降息的速度和幅度上存在深刻分歧。多数政策制定者倾向于进一步宽松以应对就业增长放缓,而少数人则担心通胀控制进展停滞,并警告不要行动过快。进一步加剧挑战的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原因包括持续的美国政府停摆、关税政策变动以及更严格的移民政策。停摆导致关键数据发布中断,市场被迫依赖私营指标显示的经济走势:美国经济正在降温,但尚未收缩。
从加密市场的专业角度来看,Bitfinex报告中描述的情景是一个典型的高杠杆市场在宏观风险事件冲击下的清算连锁反应。比特币从12.6万美元跌至10.3万美元,单日清算190亿美元,这反映出衍生品市场过度杠杆化在极端波动中的脆弱性。这类由现货卖盘引发、期货市场加速的下跌,往往在短时间内形成流动性真空,导致价格脱离基本面出现超调。
关键点在于110,000美元作为心理和技术支撑位的重要性。站稳该位置可能触发空头回补和机构重新建仓,向上测试117,000–120,000美元区间;若失守,则可能引发第二轮恐慌性抛售,测试10万美元整数关口。这种价格行为与历史中清算驱动的暴跌后常出现的“机械性反弹”模式相符,但前提是市场需先完成去杠杆化过程。
宏观层面,美联储政策分歧与经济数据滞后性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政策制定者在降息路径上的分歧,叠加政府停摆导致的经济数据缺失,使投资者难以评估实际经济状况。这种环境下,加密市场作为风险资产的代表,对流动性预期和宏观情绪异常敏感。
从相关文章的时间线可以看出,比特币在2024年至2025年间经历了多次类似结构的波动:政策利好(如特朗普当选、美联储降息)推动价格上涨,而地缘冲突或监管事件则引发快速回调。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现货ETF的资金流、巨鲸持仓分布以及未平仓合约规模都表明参与者结构更机构化,这使得价格支撑位和阻力位的技术意义比以往更强。
长期来看,比特币在10万美元以上的反复震荡实质上是市场在寻找新的估值共识。传统金融体系的政策不确定性(如利率政策、关税冲突)与加密货币自身生态的成熟(如俄罗斯挖矿合法化、WBTC托管方案升级)共同构成了双向拉锯。若美联储降息周期确认且地缘风险缓和,机构资金流入可能推动新一轮上涨;反之,若宏观环境恶化,加密货币作为高风险资产仍将面临大幅回调压力。
最终,短期价格走势取决于杠杆出清程度和宏观事件演变,而长期趋势则由 adoption 周期和流动性环境主导。当前市场正处于高波动率环境中的平衡寻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