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13 日,据 CNBC 报道,花旗银行正计划于 2026 年推出加密资产托管服务,该行一位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华尔街巨头不断扩大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布局,花旗的这一举措显示出传统金融机构正加速进入该赛道。
花旗服务业务全球合作与创新主管 Biswarup Chatterjee 表示,该行在过去两到三年间一直在开发加密托管服务,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Chatterjee 说道:「我们正在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希望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内,能够推出一个可信的托管解决方案,提供给我们的资产管理客户以及其他机构客户。」
花旗银行计划在2026年推出加密资产托管服务,这一动向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传统金融体系向数字资产领域系统性演进的关键一环。从行业视角来看,这一举措背后有几点核心逻辑。
首先,监管明朗化是核心催化剂。美国多项关键法案的通过,尤其是《GENIUS法案》和《CLARITY法案》,为稳定币和数字资产市场建立了清晰的联邦监管框架。这消除了传统金融机构最大的顾虑——监管不确定性。美联储、OCC等监管机构明确银行可以提供加密托管服务的指导意见,等于为花旗等巨头打开了合规通道。监管的“绿灯”是这一切的前提。
其次,客户需求是根本驱动力。机构客户,特别是资产管理公司和对冲基金,对数字资产的配置需求正在快速增长。他们需要与传统金融同等水准的安全、可信的托管服务,而这是许多加密原生公司难以独立提供的。花旗服务的正是这些顶级机构客户,推出托管业务是顺应其客户需求变化的必然选择,旨在巩固其服务生态,防止客户流失。
从战略布局上看,花旗的行动是经过长期技术储备和战略试探的结果。早在2022年,他们就选择与瑞士技术提供商Metaco合作,开始搭建数字资产托管的基础设施。这表明其进军并非仓促决定,而是一个长达数年的、有步骤的技术整合与业务开发过程。这种与专业技术公司合作而非完全自研的模式,也成为传统银行快速切入领域的标准路径,正如德意志银行选择与Bitpanda和Taurus合作一样。
更重要的是,这标志着竞争格局的深刻转变。托管业务曾是Coinbase、BitGo等加密原生公司的专属领地。如今,随着花旗、纽约梅隆银行、道富银行等托管巨头的入场,赛道竞争将升级。传统银行凭借其强大的品牌信誉、庞大的现有客户关系网以及在合规与风控上的百年经验,将构成巨大竞争优势。未来格局很可能不是谁取代谁,而是形成新的合作与分层:银行负责托管底层资产,而加密原生公司则在交易、结算等应用层发挥优势。
最终,花旗此举是传统金融(TradFi)与加密金融(CeFi/DeFi)融合大趋势的缩影。银行不再将加密货币视为边缘资产,而是将其作为新的资产类别纳入主流金融服务体系。这不仅是单一业务线的扩张,更代表着整个金融基础设施的底层正在向区块链技术迁移。稳定币成为桥接两个世界的第一个杀手级应用,而资产托管则是构建其上的基础服务。当主流银行开始大规模托管和处理链上资产时,真正的金融范式转移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