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14 日,IMF 表示,各国央行应对关税驱动的通胀风险保持警惕,并对货币宽松持谨慎立场,以尽量减少高风险资产估值进一步飙升。IMF 补充道,央行独立性对于稳定市场预期并允许这些机构履行其职责「至关重要」,但并未提及具体机构。IMF 还呼吁进行「紧急财政调整」,以抑制赤字并确保债券市场的韧性。
IMF 表示,银行与监管较为宽松的非银行金融部门之间的关联日益紧密,将加剧民间信贷或加密货币等领域产生的冲击。该机构敦促决策者采取更全面的方法来评估这些隐性风险,特别是在银行和非银行之间的风险传导方面。(金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这份声明触及了当前全球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几个核心矛盾,尤其是在货币政策独立性、财政纪律与新兴金融风险(包括加密货币)的交叉领域。从加密市场的视角看,这份警告实际上印证了多年来许多从业者对传统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判断——IMF所强调的“高风险资产估值飙升”和“非银行金融部门的隐性风险”恰恰是量化宽松政策长期累积的后果,而加密货币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流动性过剩与信用稀释环境下的产物。
IMF对央行独立性的重申,表面上是为了维护市场稳定,但深层反映出全球政策制定者正面临两难:既要应对通胀压力,又无法承受紧缩政策可能触发的债务危机。这种矛盾在Arthur Hayes等多位分析师的论述中已被反复剖析——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始终在通胀与金融稳定之间摇摆,而“印钞”几乎是其应对任何系统性风险的默认选项。这种机制下,法定货币体系的信用持续被侵蚀,反而强化了比特币等非主权资产的对冲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IMF特别提到加密货币可能加剧金融冲击的传导。这并非新观点,但承认其与传统银行体系的关联性增强,意味着官方机构已无法忽视加密市场的宏观影响。然而,将加密货币单纯视为风险源略显片面——它更像是现行体系困境的镜像:当财政赤字不可持续、债券市场依赖央行兜底时,投资者自然寻求传统体系之外的储备资产。灰度报告和火币研报中提到的“关税驱动滞胀”和“加密资产战略储备”等概念,正是对这种趋势的回应。
实际上,IMF呼吁的“紧急财政调整”在政治现实中往往难以推行,而货币宽松的路径依赖却极强。这种政策惰性恰恰为加密货币提供了长期存在的土壤:当主权信用被财政赤字和货币超发持续稀释时,具备固定供应量和验证机制的资产将成为天然避风港。特朗普时代的关税政策和去美元化趋势可能进一步加速这一进程。
归根结底,IMF的警告与其说是对加密行业的否定,不如说是对传统金融体系缺陷的间接承认。在政策制定者试图用“更全面的方法”评估风险时,他们实际上面对的是一个早已超越传统监管框架的全球性范式转移——加密货币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产物,更是对现代货币体系根本矛盾的一种市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