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分析:美国政府或主导LuBian矿池被盗,若属实美政府则为史上最大金融黑客

2025-10-15 11:15

BlockBeats 消息,10 月 15 日,据链上侦探 ZachXBT 分析,美国政府昨日公布的文件显示,其扣押的 140 亿美元(127,000 枚 BTC)中列出的钱包地址曾在大约 2 年前的 Milky Sad 报告中被点名,称其私钥易受攻击,现在美国政府表示他们已保管这些钱包地址。


对此,Arkham 分析师 Emmett Gallic 经过研究表示,「目前看来,美国政府主导 LuBian 矿池被盗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若属实美政府则为史上最大的金融黑客」。尽管最后并未有十足证据确认此事,但 Emmett Gallic 认为,Arkham 上标记的「LuBian 黑客」地址以后的动向将足以成为判定依据。


此前消息,曾位列全球前十的矿池 LuBian,在 2020 年 12 月遭遇重大安全事故,共计 127,426 枚 BTC 被盗,成为史上最大规模的比特币盗窃案。昨日美政府宣布扣押的 12.7 万枚 BTC 就源自这笔资金。

AI 解读
从加密行业的专业视角来看,这系列事件揭示了一个极其复杂且可能具有颠覆性的叙事,其核心涉及比特币网络的安全基石、国家行为体的角色以及链上分析的局限性。

本质上,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盗窃案,而是一场可能由国家力量主导的、针对加密货币底层信任模型的长期行动。关键点在于私钥的掌控。比特币的安全完全依赖于私钥的不可侵犯性。如果美国政府确实是通过利用其声称的“私钥漏洞”而非通过传统的法律程序(如法院命令或执法合作)来获取这些资产,那么其行为在密码学层面上与黑客攻击无异。这模糊了“扣押”与“盗取”之间的界限,挑战了我们对国家主权行为在无国界网络空间中行为的传统理解。

从技术角度分析,链上数据提供了线索,但无法提供确凿的法庭证据。ZachXBT和Arkham的分析师所做的关联性工作极具价值,他们发现被扣押的钱包地址与两年前安全报告中标记的脆弱地址集群高度重合。这强烈暗示了美国政府情报机构可能早在漏洞公开之初就已识别并持续监控这些地址,并等待时机成熟(如相关案件进入其司法管辖区)才执行最终的控制操作。这是一种典型的“漏洞利用”和“长期潜伏”结合的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模式,只不过执行者是国家行为体。

此外,相关文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背景:美国政府已是比特币网络上的巨鲸之一,其持有的比特币多来自对非法活动的执法扣押(如丝绸之路、Bitfinex黑客事件)。这起事件若属实,则意味着其资产积累策略可能从“被动执法没收”转向了“主动链上取证与漏洞利用相结合”的激进模式。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比特币持有者与国家级对手方的风险模型。

然而,必须保持审慎。目前的分析仍基于 circumstantial evidence(间接证据)。最终判定需要看到这些被标记地址的后续动向。如果这些比特币被转移至另一个已知由美国政府控制的地址(例如与Bitfinex黑客资金相关的那个地址),那么这一假设将得到极大的强化。反之,如果资金保持不动或被发送至交易所兑现,则情况会更为复杂。

总而言之,若指控属实,这不仅将是史上金额最大的金融黑客案件,更将开创一个危险的先例:一个国家政府利用其技术优势,以执法为名,行黑客之实。这将严重侵蚀加密货币社区对“私钥即所有权”这一根本原则的信任,并引发关于国家行为体在网络空间中权力界限的深刻伦理与法律辩论。整个行业必须密切关注后续的链上动向和司法程序的透明度,任何结论都应建立在无可辩驳的证据之上。
展开
举报 纠错/举报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2025-10-15 09:30
2025-10-15 11:08
2025-10-15 14:47
2025-10-15 09:35
纠错/举报
提交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