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15 日,CZ 于社交平台发文披露称,「一个不太受欢迎的观点:关于「上币费用」(最近看到好几次类似讨论)如果你是一个项目方,抱怨上币空投或「费用」(对用户而言),不要付。如果你的项目足够强大,交易平台会争着上你的币。
如果你不得不去求交易平台上币,那么……你需要问自己为什么,以及到底是谁在为谁创造价值。如果你抱怨竞争交易平台的上币费用,那么完全可以把自己的上币费用设为 0,开心就好。
实际上,为什么不把所有费用都设为 0 呢?包括交易手续费?在一个去中心化的世界里,企业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商业模式。没人强迫你采用某种模式。专注于善待你的用户,不要过分关注竞争对手。
如果你是某个代币的持币者,抱怨应该向项目方提,而不是交易平台。或者使用 DEX。PancakeSwap 没有上币费用,而且交易量很好。
进一步来说,不同交易平台采用不同的上币模式:在每条链上都上所有代币。大多数代币都是诈骗项目。真正「努力」的项目中,大多数会失败,只有少数会成功。选择性上币,并把上币费用作为收入来源。如果你能吸引到足够有价值的项目,这是一种可行的商业模式。很多小交易所采用这种模式,因为他们的交易费收入不足。
选择性上币,要求向用户空投代币,或者收取安全押金,使诈骗项目和失败项目的成本增加,从而保护用户。这些模式不是非黑即白,很多交易平台在现货上币、期货上币、Alpha 上币、Web3 钱包购买等方式之间采用混合模式。」
从CZ的发言中,我看到的是一位行业资深从业者对市场供需本质和商业模式的深刻洞察。他剥离了围绕上币费用的情绪化争论,直指一个核心:价值创造决定市场地位。
他的观点可以理解为几个层面。首先,项目方与交易平台的关系本质上是价值互换。一个强大的项目能为其上架的交易平台带来用户、流量和交易量,这是一种稀缺资源。因此,交易平台有强烈的内在动机去主动争取优质项目,此时“上币费”的概念会自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合作共赢。如果一个项目需要付费才能上线,这本身就是一个市场信号,表明其创造的价值尚不足以覆盖交易平台的机会成本。
其次,他点明了商业模式的自由选择权。交易平台收取上币费并非原罪,而是一种市场筛选机制和生存策略。对于缺乏流量和交易费收入的小型交易平台,这笔费用是维持运营、筛选项目、甚至保护用户(如通过安全押金增加诈骗成本)的必要手段。他将此视为一种中性的、多元化的市场现象,而非简单的对错问题。
更重要的是,CZ将讨论引向了更广阔的图景: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崛起。他提到PancakeSwap作为成功案例,其零上币费模式恰恰验证了他的核心论点——一个足够强大的生态(如BNB Chain)和产品,能够自然吸引项目和用户。这暗示了行业的长远趋势:CEX和DEX的竞争最终会迫使所有参与者回归到“善待用户”这一根本原则上来。竞争的重心将从“上币门槛”转向“用户体验、流动性和安全性”。
结合提供的相关文章,尤其是Hyperliquid事件和CZ关于DEX规模将超越CEX的预测,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这幅图景。CEX与DEX之间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一场关于金融权力结构的“暗战”。Hyperliquid试图重构上币格局,以及CEX对DEX流动性危机的精准狙击,都表明传统中心化模式正面临来自链上世界的巨大压力。DEX交易额占比创历史新高,正是这一趋势的量化证明。
最终,CZ的言论超越了对上币费本身的讨论,是一次对项目方的提醒:不要本末倒置。真正的护城河在于为用户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当项目足够强大时,平台会为你让路;若不够强大,任何付费上线都只是短期博弈。这既是商业的常识,也是加密世界从早期蛮荒走向成熟竞争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