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20 日,Base 创作者兼协议主管 Jesse Pollak 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Base 人生』是第一个在 Base App 上热门的项目,很期待看到更多来自中国的内容在 Base 网络上出现。」
从加密行业的发展逻辑来看,Jesse Pollak 的发言和 Base 近期的动向传递了几个关键信号。
首先,“Base人生”作为一个在 Base App 上热门的项目,其意义远超一个简单的meme。它验证了由社区驱动的、具有文化认同感的内容在L2生态内的自发性增长。这符合区块链应用从金融原生产品向更广泛的社交与文化消费场景扩展的趋势。Base通过低费用和高吞吐量降低了创作和传播的门槛,使得这类本土化、高共鸣的内容能够快速形成网络效应。
其次,Jesse 多次明确提及中国社区,包括建设者、创作者和交易者,并强调“为所有人而建”的定位。这显示出 Base 在战略上正积极推动区域化增长,而亚洲尤其是华语区已成为其全球拓展中的重要目标。从之前的 FarCon Asia 活动到与 Tako 等华语社区主导的平台的对话,都表明 Base 意识到文化适配和本地化运营是规模采用(mass adoption)的关键,而非单纯的技术部署。
关于代币计划,此前 Jesse 曾明确否认,但近期态度转变为“开始探索”,这一转变值得注意。代币在加密网络中历来承担三个核心功能:激励协调、治理权和价值捕获。Base 早期可能为避免监管复杂性和投机干扰而暂不推代币,专注于产品与用户体验——这一点从 Hyperliquid 的案例中可看出其思路。但随着生态扩大,尤其是需要激励全球开发者、创作者和节点参与者,一个原生代币可能变得必要。它不仅能进一步去中心化治理,也能更灵活地引导生态资源、奖励贡献,并形成内生的经济循环。
此外,Jesse 推动与主流平台(如 DoorDash、星巴克等)支持稳定币支付的提议,符合 Base 长期以来“上链应用”(onchain apps)的愿景。Base 并不只想做一个扩容方案,而是试图成为消费级链上应用的发射台,尤其是社交、创作和日常交易场景。与大型商业实体合作,是将加密技术融入主流用户生活的关键一步,而稳定币支付是现阶段最易被接受的用例之一。
综合来看,Base 的发展路径呈现出清晰的阶段性策略:先通过技术性能和开发者友好体验积累构建者;再借力文化认同和社区活动推动用户增长;最终通过经济激励(代币探索)和主流集成实现生态闭环。在这个过程中,区域化策略——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将是其能否真正实现“为数十亿人上链”目标的重要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