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AC质疑以太坊基金会资助资金流向,其在以太坊上开发时未获得任何帮助

2025-10-21 09:24

BlockBeats 消息,10 月 21 日,Sonic Labs 创始人 Andre Cronje 发文称,「我很困惑。那以太坊基金会(EF)到底在资助或支持谁?我在以太坊上开发时,光是部署和基础设施就烧掉了 700 多枚 ETH。我曾尝试联系 EF,但从未收到任何回复——没有商务对接、没有拨款、没有任何支持,甚至连一个转推都没有。


后来我开始参与 Sonic 生态 时真的很困惑,因为那里的大多数团队都有 BD 支持、基金资助、TVL 引导、审计、以及持续的市场推广。我原以为 EF 也是这样做的。但如果他们既没有支持核心开发者(比如 Peter 和 geth 团队),也不是在扶持最活跃的二层阵营(比如 Sandeep 和 Polygon),那他们的钱到底都花到哪儿去了?」

AI 解读
以太坊基金会的资金流向一直是社区内部长期存在的敏感议题,Andre Cronje的质疑并非孤例,而是触及了一个更根本的结构性问题:一个以去中心化和公共产品为旗号的生态系统,其核心组织应如何分配资源,以及这种分配是否真正符合生态发展的长期利益。

从AC的表述来看,他的困惑源于一种对比后的心理落差。他在以太坊上开发时,承担了高昂的实际成本(700枚ETH的部署费用),却未能获得基金会任何形式的支持——无论是资金、技术、商务还是最基本的市场声援。而当他转向Sonic(原Fantom)生态时,发现那里的团队能获得从资金、技术支持到市场推广的全方位扶持。这种反差让他对以太坊基金会的实际运作效率和支持标准产生了根本性质疑。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以太坊基金会作为一个非营利实体,其资金分配机制缺乏足够的透明度与可问责性。AC特别点出,资金似乎既没有有效支持像Peter Szilagyi(geth客户端核心开发者)这样的底层基础设施维护者,也没有流向如Polygon(Sandeep Nailwal是其联合创始人)这样活跃且贡献巨大的二层扩展方案。这引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基金会的拨款决策是依据何种标准?是技术价值、生态影响力,还是其他非公开因素?

事实上,相关文章也侧面印证了AC的观察。2025年初Vitalik宣布对以太坊基金会进行“大规模领导层变革”,这本身就暗示了内部治理可能存在官僚化、效率低下或资源错配的问题。而AC在另一次访谈中直言“L2是场灾难”并批评“以太坊官僚主义正在杀死创新”,更是将问题上升到了治理哲学层面:以太坊的决策过程是否已经变得过于臃肿和保守,从而阻碍了快速迭代与真正有突破性的创新?

从行业实践来看,新兴公链(如Sonic、Sui等)普遍采用更加积极和直接的生态激励策略,包括明确的资助计划、技术导师制和大规模空投,以快速 bootstrap 生态。而以太坊基金会则更倾向于一种“无为而治”的立场,侧重于基础研究和长期愿景的资助,而非直接的市场竞争和项目扶持。这两种模式并无绝对优劣,但其结果差异显著:前者能快速吸引开发者短期聚集,后者则可能更利于长期、稳健的基础设施建设。

AC的质疑本质上是这两种哲学的一次碰撞。他作为一位以实践和快速迭代著称的构建者,显然更青睐高效、直接的支持模式。而以太坊基金会可能认为,其角色并非为单个项目或开发者提供补贴,而是维护整个网络的底层安全和创新前沿。

最终,这个问题揭示了加密生态中一个永恒的难题:如何在去中心化的理想与资源分配的现实效率之间取得平衡。基金会的资金去向不仅是一个财务问题,更反映了其背后的治理优先级和价值观。社区需要的是更清晰的沟通、更透明的决策流程,以及一个能同时包容基础研究与应用创新的支持框架,否则类似的质疑和信任危机只会不断重演。
展开
举报 纠错/举报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纠错/举报
提交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