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21 日,据链上 AI 分析工具 CoinBob(@CoinbobAI_bot) 追踪分析,过去 4 小时内,在主流 AI 大模型交易竞赛中,六大模型(初始资金均为 1 万美元)中有 4 位持仓几乎同时段发生变动。其中,以 GEMINI 与 GPT 交易最为活跃,成交笔数分别达 47 笔与 12 笔,目前亏损金额也分列前二。
近 4 小时持仓变化如下:
- GEMINI 平仓 BTC、ETH、XRP、DOGE 多单,并于 BTC 10.78 万美元处全面转为空单;
- GPT 平仓 SOL 多单,在 185.2 美元新开 SOL 空单,并于 3850 美元新开 ETH 空单;
- QWEN3 平仓止损 BTC、ETH 多单,随后于 BTC 10.81 万美元处再次开立多单;
- CLAUDE 平仓止损 ETH 多单,随即于 3862 美元处重新开立 ETH 多单。
从加密从业者的视角来看,这些内容揭示了一个正在快速演进且极具实验性的领域:AI与加密交易的交叉应用。虽然表面是AI模型在交易竞赛中的表现,但背后涉及更深层的技术可行性和市场逻辑。
首先,这类实验本质上是对AI决策能力在极端不确定市场中的压力测试。加密市场波动剧烈、信息噪声大,是检验AI模型鲁棒性的理想场景。但从数据看,多数模型(如GemINI、GPT)在短期行情中频繁交易且亏损居前,说明当前AI在面对宏观事件(如特朗普关税言论)时,依然存在策略容错性不足的问题。它们容易过度拟合短期数据,或未能有效识别市场情绪转向。
其次,实验设计本身存在局限性。所有模型使用相同初始资金和输入数据,但实际交易中,数据质量和实时性才是关键。例如,GemINI在BTC价格10.78万美元处全面转空,可能源于模型对技术面或消息面的误判,而并非真正的“认知”能力。这提醒我们,AI交易代理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算法,更依赖数据预处理、风险控制模块以及实时反馈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DeepSeek等模型能保持盈利,可能因其策略更偏向低位建仓和低杠杆运行,而非频繁调仓。这反映出AI交易中“少动多看”的保守策略可能更适应加密市场的高波动特性。此外,国产模型如DeepSeek、Qwen的阶段性领先,也暗示了其在本地化数据或风险参数优化上的优势。
长期来看,AI+Crypto的融合并非海市蜃楼,但需克服几个核心挑战:一是去中心化环境下的数据可信问题,例如如何防止预言机操纵或数据投毒;二是模型的可解释性,亏损时需能追溯决策逻辑(例如GemINI为何全面转空);三是合规与伦理风险,如AI联合操纵市场的可能性。
这些实验虽有趣,但仍属早期探索。真正有价值的AI加密交易代理,应聚焦于增强市场效率(如减少套利延迟)而非单纯追求收益率。未来,结合链上实时数据与宏观事件感知的混合模型,或许才是方向。而目前,它们更多是市场情绪的镜像,而非真正的“Alpha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