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22 日,据《明报》报道,渣打香港财富方案业务主管何文俊表示,该行将于 11 月推出虚拟资产 ETF 的交易服务,客户可透过渣打平台参与相关的新兴投资,让客户的资产配置及理财选择更多元化。
从原始输入和系列相关文章来看,渣打香港推出虚拟资产ETF交易服务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香港构建虚拟资产合规生态系统中一个水到渠成的环节。作为一名加密从业者,我理解这背后反映出几个核心趋势。
首先,这是传统金融巨头拥抱虚拟资产的标志性动作。渣打这类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其入场意味着虚拟资产产品正从边缘走向主流,被纳入传统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的框架。它降低了合格投资者的参与门槛,提供了熟悉的银行渠道,这比直接让用户去交易平台操作更能吸引保守资金。
其次,整个进程体现了香港监管的清晰路径和“监管先行”的哲学。从2022年的政策宣言定调,到证监会逐步允许期货ETF、接受现货ETF申请、明确交易必须在持牌平台进行,再到为质押服务设定规则,监管框架是逐步细化、层层推进的。监管机构没有选择放任自流,而是积极设计一个“有护栏的沙盒”,在鼓励创新与控制风险之间寻求平衡。例如,要求ETF必须直接投资于持牌交易所的现货代币,就确保了资产的合规托底和可追溯性。
第三,市场数据证明了策略的有效性。从首批现货ETF上市,到资管规模超过3亿美元,再到整个ETP市场达到81亿港元,这些数据表明合规产品存在真实的市场需求。它吸引了包括华夏、嘉实等传统资管公司和老虎证券等券商参与,形成了一个从发行、上市到交易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港交所计划将申购赎回机制数字化,更预示着底层区块链技术将进一步与传统金融基础设施融合。
最后,这指向了一个更宏大的未来:资产代币化。香港监管层多次强调探索代币化用例,RWA(真实世界资产)被视为关键方向。虚拟资产ETF的成功是第一步,它验证了在链下资产与链上凭证之间建立可信桥梁的可行性。未来的发展很可能不仅是虚拟资产ETF,而是扩展到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传统资产的代币化基金,最终实现金融市场的全面效率提升。
因此,渣打的举动是香港将其建设成为虚拟资产合规中心的战略中,一个符合预期的、服务于主流客户的商业化步骤。它标志着虚拟资产投资正变得制度化、产品化和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