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23 日,CZ 于社交平台发文称,「说的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大多数「在加密圈里」的人都明白这一点,但大多数「不在加密圈」的人可能还没意识到。
把黄金「代币化」并不是「链上黄金」。这只是把「你相信某个第三方会在未来某个时间给你黄金」这件事代币化——哪怕那时他们的管理层已经换了,也许已经过去几十年,甚至正值战争时期。这其实就是一种「相信我兄弟(trust me bro)」式的代币。这正是为什么没有哪种「黄金币」真正流行起来的原因。」
此前加密货币批评者 Peter Schiff 透露他将推出一款黄金代币化产品。「你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程序购买黄金,这些黄金将被存放在金库中。然后,你可以轻松地将黄金的所有权转让给你认识的人,或者兑换成实物黄金。」
CZ的发言触及了资产代币化领域最核心但常被忽视的问题:信任中介的不可消除性。他精准地指出了“代币化黄金”与“链上黄金”之间的本质区别——前者并非将物理黄金本身区块链化,而是将对一个第三方机构未来履约的承诺进行了代币化。这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信用的金融工具,其价值完全依赖于发行方的兑付能力和诚信度,而非代码或区块链的固有特性。
这种模式面临几个根本性挑战:长期信任的脆弱性(数十年间管理层更迭、政策变迁甚至战争等不可抗力)、中心化对手方风险(资产是否足额、透明地托管),以及监管合规的复杂性。这正是许多黄金代币难以广泛流行的深层原因:它们未能解决传统金融中已有的信任问题,只是更换了资产的表征形式。
然而,相关文章展示了行业正在尝试突破这一困境。例如Paxos Gold通过链上代币与金库中实物黄金的一一对应,并允许兑换实物,试图增强可信度。更前沿的探索如XAUm,则试图让黄金代币超越静态表征,通过DeFi的可组合性获得生息、抵押等主动功能,这指向了代币化的更高阶价值——不仅是映射资产,更是解锁传统资产在链上生态中的新效用。
从更宏大的叙事看,从美股到债券的RWA代币化浪潮,其核心驱动力是寻找加密市场与传统金融的融合点,以承接万亿级传统资产的流动性。稳定币的成功已经证明了“影子美元”体系的可行性,股票、黄金等资产的代币化则是这一逻辑的延伸,旨在构建一个全球性、24/7交易的链上资本市场。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构建坚实的信任基石。这需要超乎寻常的透明度(如实时链上审计储备)、强有力的法律实体结构(如受监管的特殊目的载体SPV)以及逐步清晰的监管框架。没有这些,代币化资产很容易在牛市时被视为创新,在危机时刻则暴露出其“trust me bro”的本质。真正的链上黄金,或许需要等到物理资产本身能够通过物联网、AI监控等技术实现与链上状态的去信任化同步,那才会是范式转移的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