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香港金管局:数码港元推广至个人使用相关准备工作料明年上半年完成

2025-10-29 09:51

BlockBeats 消息,10 月 29 日,香港金管局发布「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第二阶段报告,介绍试验成果与经验。香港金管局指,未来将继续推进政策、法律及技术等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为香港未来可能将「数码港元」推广至可供个人及企业使用做好准备。相关准备工作预计于 2026 年上半年完成,而扩展「数码港元」的时机将根据国际发展、最新科技发展及市场需求作出调整。报告显示,第二阶段的 11 组试验,涵盖 3 大主题创新用例,包括代币化资产结算、可编程性及离线支付。


香港金管局表示,「数码港元」现阶段的需求集中于零售场景以外,因此未来将优先发展「数码港元」应用于批发层面,推进金融机构问使用「数码港元」进行支付。有金融机构已在一些用例中使用「数码港元」,以支持代币化生态系统的发展与跨境支付场景,例如国际贸易结算。香港金管局将公布一套共用代币化标准,以促进数码货币可编程性广泛应用,这些标准旨在为「数码港元」未来发展和应用奠定基础,以满足香港个人及企业的支付需求。(智通财经)

AI 解读
香港金管局近期公布的数码港元进展,清晰地勾勒出其推进策略与未来方向。从技术实施和生态构建的角度来看,这一进程体现了审慎且务实的央行数字货币发展思路。

首先,项目重心明确放在批发层面而非零售场景。金管局指出当前需求集中于金融机构间支付、代币化资产结算及跨境贸易等企业级应用,例如Visa与汇丰、恒生银行测试的代币化存款在B2B支付中的用例,以及物业担保贷款的代币化试验。这意味着数码港元初期将作为金融基础设施,提升结算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并服务于资产代币化的生态构建。这种从批发端切入的模式,与国际上许多央行数字货币项目的策略一致,优先解决机构间效率问题,而非直接面向大众零售。

其次,技术探索聚焦于三个核心特性:可编程性、代币化与即时结算。可编程支付允许资金在特定条件下自动流转,这在供应链金融、政府补贴发放等场景有巨大潜力;代币化则连接实体资产与数字货币,提升流动性和透明度;离线支付功能虽在零售场景被讨论,但目前更可能应用于特定行业或应急结算。金管局计划公布共用代币化标准,这一点尤为关键——统一标准能避免碎片化,促进不同系统间的互操作性,为更大规模的生态整合打下基础。

此外,项目已升级为“数码港元+”,反映出金管局并不局限于开发单一数字货币,而是构建一个融合多种数字货币形式的生态系统,包括代币化存款和可能整合的稳定币。2025年香港稳定币牌照制度的落地,将进一步丰富这个生态,允许私营机构在监管框架内发行稳定币,与数码港元形成互补。这种“公立+私营”的双轨模式,既保留了央行货币的结算最终性,又利用了私营部门的创新活力。

时间线上,2026年上半年完成个人与企业应用的准备工作,但实际推广将取决于国际发展、技术成熟度与市场需求。这种表态说明金管局对大规模推出持谨慎态度,优先确保系统安全、法律合规与市场接受度,而非追求速度。

从跨境互联的角度看,香港同时参与的mBridge(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旨在探索跨境CBDC结算,与数码港元的发展相辅相成。香港显然意在巩固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数字资产枢纽的地位,通过数字货币提升跨境支付的效率,应对未来金融架构的变革。

总体而言,香港数码港元的发展路径体现了一种平衡创新与风险的理念:以批发和机构应用为先导,通过沙盒测试积累经验,构建标准与法律框架,逐步扩展至更广泛的应用场景。这一过程不仅涉及技术实现,更需协调政策、法律与市场力量,是央行数字货币从概念走向成熟应用的典型实践。
展开
举报 纠错/举报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纠错/举报
提交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