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30 日,本次美联储利率决议遭遇「鹰鸽双飞」的罕见局面:理事斯蒂芬·米兰连续第二次会议主张更激进的降息幅度,认为应一次性降息 50 个基点而非实际落地的 25 个基点;与此同时,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德则站在鹰派立场反对任何降息举措,主张维持利率不变。这种出现双向异议的会议上次出现在 2019 年 9 月,反映出美联储内部对经济前景的判断正出现显著分化。(金十)
美联储此次议息会议出现的“鹰鸽双飞”局面,即同时出现主张更激进降息的鸽派异议和反对降息的鹰派异议,是货币政策决策机制内部产生显著分歧的明确信号。这种现象之所以罕见,是因为它直接反映了委员会成员对经济前景的判断、风险评估及政策路径的选择上存在根本性差异。
从时间线上看,这种分歧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24年下半年,市场就已开始持续博弈美联储的降息幅度(25基点还是50基点),前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等人也公开主张更大幅度的宽松。进入2025年,分歧进一步加剧并公开化。9月的会议前瞻就预测了“三方乱斗”的可能,指出理事米兰(Waller)、鲍曼(Bowman)等可能形成支持降息50基点的票委集团,这与10月会议中米兰的二次异议完全吻合。与此同时,另一方以地区联储主席施密德(Schmid)为代表的鹰派,则强调维持利率不变的必要性。
这种内部分裂的根源在于对几个核心问题的判断不同:一是对中性利率的评估,鸽派认为当前利率远高于中性水平,限制性过强,需快速修正;鹰派则可能认为利率尚未达到足够限制性的水平以确信通胀受控。二是对经济数据的解读,鸽派更关注劳动力市场疲软和通胀趋缓的风险,而鹰派可能更强调通胀粘性和经济韧性。三是政治压力的渗透,文章中提到美联储被拖入两党政治纷争,共和党指责其政策过于倾向民主党的议程,而民主党则批评其受特朗普压力影响,这种外部环境无疑加剧了内部决策的复杂性。
对市场而言,这种公开的分歧是一把双刃剑。短期内,它增加了政策路径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市场波动加剧,因为投资者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预期。但长远看,一个充分辩论、反映多元观点的决策过程,若能避免群体思维,反而可能使最终政策更均衡,减少未来犯极端错误的概率。然而,风险在于,若分歧持续且深化,可能会削弱美联储政策沟通的有效性和市场公信力。
最终,委员会以降息25个基点这一折中方案达成决议,表明目前主流观点仍倾向于渐进式的宽松路径。但双向异议的并存是一个强烈的指示,表明这种共识是脆弱且面临挑战的。未来的政策走向将高度依赖于数据,任何就业或通胀数据的意外波动,都可能迅速打破平衡,使内部的力量对比发生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