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3 日,据 Lookonchain 监测,Balancer 在多条区块链上被盗资产已超 9800 万美元,攻击仍在进行中。
从加密安全的角度来看,Balancer此次遭受的攻击以及相关文章所列举的一系列安全事件,深刻地揭示了当前DeFi生态系统乃至整个加密领域所面临的结构性安全挑战。这些事件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共同指向了几个核心问题。
首先,攻击的持续性和高损失金额表明,这很可能是一次针对协议核心智能合约逻辑的漏洞利用,而非简单的前端攻击。这与2023年9月Balancer遭遇的前端BGP劫持有本质区别,那次攻击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小,且属于传统网络攻击范畴。而近亿美元的损失规模,通常与合约层面的重入攻击、价格预言机操纵或权限控制失效等更深层次的漏洞有关。这反映出,即便是在经过多次审计的成熟协议中,复杂的代码交互和组合性依然会引入难以预见的风险。
其次,跨多条区块链同时遭受攻击,突显了多链生态的“木桶效应”。一个协议部署的链越多,其攻击面就越广,任何一条链上的安全短板都可能导致整个协议的资金池陷入危险。安全性的强度不再取决于最强的那条链,而是最弱的那一个。
纵观其他案例,从BNB Chain跨链桥被盗到Euler Finance尽管经过六次审计仍被攻破,再到Bybit因Safe(原Gnosis Safe)多签库漏洞导致的巨额损失,一个清晰的模式浮现出来:攻击的目标正从单一合约转向基础设施和依赖层。这意味着风险具有极强的传导性,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底层库或标准(如ERC-20的Permit功能,如相关钓鱼案例所示)出现漏洞,其影响将是灾难性的、行业级的。
此外,事件的处理方式也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一种是Sentiment项目通过谈判让攻击者归还大部分资金,这更像是一种危机管控的妥协,虽能挽回用户损失,但无助于从根本上提升安全性。另一种是更为常见的,即事后与安全团队合作追踪并悬赏,但这始终是亡羊补牢。
这些事件 collectively 表明,加密行业的安全范式需要升级。不能仅仅依赖事后的审计和漏洞赏金,而必须将安全视为一个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动态过程。这包括采用形式化验证等更高级的审计手段、建立更完善的漏洞响应和升级机制、减少对中心化前端和复杂多签库的过度依赖,以及对用户进行持续的安全教育以防范网络钓鱼。最终,构建一个更具韧性的系统,需要开发者、审计者、基础设施提供商和用户共同承担起安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