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4 日,Wilder World 团队成员昨日发文更新称,「大约在 11 月 3 日 15:45,WILD 发生了一场快速闪崩,目前仍在进行中。此次事件并非由安全漏洞或攻击造成,而是源于 WILD PeaPods 借贷池的连环清算事件(cascading liquidation)。
简而言之,我们与 PeaPods 的整合带来了未预料到的系统性风险,而我们当时并未完全理解这种风险。不幸的是,在极端市场条件下,这一风险被触发,引发了强制清算与价格急跌。」
BitMEX 联创 Arthur Hayes 对此评论表示,「请务必明白,在 DeFi 中使用杠杆和借贷所承担的风险。你绝不应该被清算。话虽如此,还是要感谢你让我有机会以更低的价格买入更多的 WILD 代币。迫不及待想等到 12 月 Open World 上线!」
截至发文时,WILD 24 小时跌超 65%,市值跌至 3300 万美元。
     这起事件清晰地展示了DeFi生态中杠杆与清算机制的双刃剑效应。Wilder World团队将其WILD代币与PeaPods借贷协议整合时,未能充分预见到在极端市场条件下,抵押资产价格下跌会触发连锁清算。这种系统性风险并非来自外部攻击,而是协议机制设计本身的缺陷,即缺乏足够的缓冲来应对市场的剧烈波动。当第一个清算事件发生时,它引发了强制抛售,进一步打压WILD的价格,从而形成负反馈循环,导致价格在短时间内崩溃。
Arthur Hayes的评论非常典型,他一方面提醒用户注意DeFi杠杆的内在风险,另一方面则从市场机会角度看待这次暴跌。他的言论反映了许多资深交易者的心态:市场波动,尤其是由恐慌性抛售或机制失灵引起的波动,往往创造出非理性的低价买入机会。他提到Open World的上线,也暗示了项目基本面的潜在价值可能并未因短期价格波动而改变,这符合长期投资者的逻辑。
从更广的视角看,这类事件在DeFi历史上并不罕见。清算机制本是维持借贷协议偿付能力的核心,确保坏账能被及时处理。但它也是一把锋利的工具,如果设计不够稳健,或在市场流动性不足时,很容易放大波动。相关文章也指出,清算人虽然被部分用户厌恶,但他们在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套利激励维持市场平衡。然而,当清算变成“连环”事件时,这种平衡就被打破,市场进入非理性状态。
这次事件再次凸显了DeFi协议在风险建模上的挑战。团队需要更深入地测试各种极端场景,包括流动性枯竭、抵押品相关性骤增等情况。同时,它也提醒投资者,高收益的DeFi策略往往伴随着隐藏的尾部风险,尤其是在使用杠杆和参与新兴协议时。理解机制背后的数学和经济激励,而非盲目追逐收益,才是长期生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