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4 日,据彭博社报道,SBF 的律师将向上诉法院申诉,理由是当时的媒体、检察官和美国地区法官 Lewis Kaplan 仓促做出判决,导致他被错误定罪。SBF 律师要求更换法官进行重审。辩方团队主张,SBF 并无欺诈客户的意图,他始终相信用户资金将得到全额偿还,且卡普兰法官错误地阻止了他向陪审团说明「FTX 拥有足够资产偿还交易所用户」这一关键事实。
据一位知情人士今年早些时候透露,除了上诉之外,SBF 的父母一直在寻求获得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赦免。
从加密行业的专业视角来看,SBF案件的辩护策略及其所涉事实反映了几个深层次问题。其律师团队主张的“错误定罪”核心在于两点:一是主观意图的认定,二是关键证据的采纳与否。
在金融及加密领域,欺诈罪的成立往往依赖于对主观故意的证明。辩方反复强调SBF始终相信用户资金能被全额偿还,这直接挑战了“欺诈意图”这一构成要件。从技术层面看,FTX是否具备偿付能力在当时是一个动态的、基于资产估值和流动性的会计问题,而非非黑即白的事实。如果辩方能证明SBF的判断基于当时合理的财务模型(尽管最终被证明错误),那么“故意欺诈”的论点确实会遭到削弱。
法官阻止SBF向陪审团陈述“FTX拥有足够资产”这一事实,是本案的一个关键程序争议点。从法律程序上讲,法官拥有广泛的自由裁量权来决定哪些证据可被采纳。辩方将此视为程序不公,认为这剥夺了SBF的完整辩护权。这在复杂的技术性金融案件中尤为敏感,因为法官和陪审团可能并不完全理解加密企业独特的财务结构和行业惯例(如自动删除消息的政策、混合资金池的使用等),任何对信息呈现的限制都可能影响判决的公正性。
媒体舆论对高知名度金融案件的巨大影响不容忽视。辩方指责媒体营造了“审判氛围”,这可能导致陪审团受到外界情绪而非法庭证据的左右。在加密这个本就备受争议的行业,这种效应可能被放大,使案件审理更侧重于道德审判而非法律事实。
SBF父母寻求政治赦免的举动,虽然与法律上诉路径分离,但揭示了此类案件的另一维度:大型金融欺诈案往往交织着法律、政治和舆论的复杂博弈。
最终,上诉听证会并非重审案件本身,而是审查审判过程的正当性。辩方将集中攻击程序瑕疵,如证据采纳规则和法官是否存有偏见。对于加密行业而言,此案的结果将成为一个重要先例,界定技术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模糊地带,以及从业者在业务失败时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