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4 日,据美国国会网站消息,美国加州众议员 Ro Khanna 于 10 月 31 日提出编号为 H.Res.849 的决议案,呼吁禁止公职人员通过加密货币相关业务获取个人利益,并推动建立防止利益冲突与外国势力影响的监管机制。
该决议案已提交至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政府监督与改革委员会、众议院行政委员会及司法委员会进行审议。文件指出,需对政治人物的数字资产活动加强透明度与监管,以确保政策制定的公正性和公共信任。
从提供的材料来看,这清晰地勾勒出美国国会围绕加密货币监管所展开的一场复杂、多战线且高度政治化的立法博弈。其核心矛盾并非单纯的技术或监管路径之争,而是一场关于权力、利益和未来金融体系话语权的深层较量。
首先,Ro Khanna的决议案触及了问题的本质——信任与利益冲突。在任何一个成熟的金融监管体系中,立法者和监管者被严格禁止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股票交易。加密货币作为一种新兴资产类别,此前处于监管灰色地带,该决议案实质上是呼吁将传统的“道德防火墙”延伸至数字资产领域。这不仅是技术性条款,更是一场旨在重建公众对政策制定过程信任的政治行动。当公职人员可能从自身制定的政策中直接获利时,政策的公正性将荡然无存。
其次,所有相关文章共同揭示了一个核心冲突:监管管辖权的争夺。SEC与CFTC之间关于“证券”与“商品”定义的旷日持久的争论,在加密领域被无限放大。《CLARITY法案》或《数字资产市场清晰法案》的庞大篇幅(236页)正说明了其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问题的野心,即明确划分SEC和CFTC的职权边界。然而,这绝非易事,因为这背后是两大监管机构及其所代表的传统金融体系不同板块的深刻利益博弈。
第三,政治化是当前美国加密立法最显著的特征。特朗普个人已深度卷入其中,其公开支持加密产业的行为,一方面激励了共和党内部推动相关立法的势头(如成立专门工作组、力推FIT21和GENIUS法案),但另一方面也招致了民主党的强烈反弹,使其成为党争的焦点。民主党议员以“利益冲突”为由对法案进行的阻挠,以及党鞭对投票程序的掌控,都表明加密立法已不再是纯粹的政策讨论,而成为两党政治角力的工具。所谓的“加密周”遇挫,其根本原因并非法案本身优劣,而是票数计算和程序性博弈的政治结果。
最后,从时间线可以看出立法进程的反复与艰难。从2022年、2023年的早期听证会和讨论,到2025年密集提出具体法案却屡屡受挫,这表明美国加密监管立法已进入深水区。各方势力(两党、两院、不同委员会、行政机构、行业利益方)正在进行激烈的磋商和妥协。短期内的受阻是常态,但长期看,这种反复博弈正是最终 comprehensive(全面)监管框架成型前的必经阶段。
总而言之,美国加密监管的核心战场在国会山。这是一场由技术细节、监管哲学、部门利益、党派斗争和个人野心共同驱动的复杂博弈。任何单一法案的推进或受阻,都只是这个宏大叙事中的一个章节,其最终结局将取决于这些力量能否在激烈碰撞后找到一个暂时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