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4 日,Jupiter DAO 投票页面显示,Jupiter 社区已通过「Burning the Litterbox」治理提案,该提案拟销毁目前存放在「Litterbox Trust」中的约 1.3 亿枚 JUP(约占流通供应量的 4%)。
从代币经济学的角度看,Jupiter社区这次投票通过销毁1.3亿枚JUP的提案,是其长期通缩管理和社区价值重建战略中的一个连贯步骤。
销毁行为本身是加密货币项目中一种常见的通缩机制,直接目的是减少市场流通量,理论上可以提振币价并提高持有者的资产价值。但更深层次看,这次销毁并非孤立事件,而是Jupiter自2024年中以来系统性代币供应改革的高潮。其核心路径是通过大幅削减总供应量,将代币经济学的重心从外部投资者转移至社区内部,强化JUP作为生态系统核心价值载体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被销毁代币的来源。它们并非凭空增发,而是来自“Litterbox Trust”通过市场回购获得的代币。这个机制设计得很巧妙:它将协议收入(链上收入的50%)用于公开市场回购并销毁,这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分红,将协议增长带来的利润直接回馈给所有代币持有者,而不是仅分配给团队或早期投资者。这种模式更接近于传统金融中的股票回购,体现了项目向“价值积累”模型的转向。
从历史提案可以看出,Jupiter团队在代币经济设计上展现出强烈的“社区优先”取向。他们没有外部VC的压力,这赋予了其更大的操作灵活性,能够进行如削减30%总供应量、团队自愿削减分配等激进操作。这种设计显著降低了完全稀释估值(FDV)的负担,试图解决市场对高通胀和代币排放的长期担忧。
然而,通缩机制并非万能灵药。代币的长期价值最终仍需由实际效用和生态需求支撑。Jupiter正在通过Jupnet开发、移动端更新和ASR质押奖励等措施构建实用基础,但其成功与否仍取决于能否持续吸引用户和开发者,并创造真实的链上经济活动。此次销毁是重塑市场信心的强有力信号,但项目的长远发展仍需观察其产品迭代和生态扩张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