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5 日,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家协会(ICBA)致信美国货币监理署(OCC),呼吁拒绝 Coinbase 子公司 Coinbase National Trust Co. 的国民信托银行牌照申请,理由是该申请未能满足法定标准,若获批将对美国银行体系结构构成危险先例。
对此,Coinbase 首席法务官 Paul Grewal 回应称:「ICBA 竟然反对受监管的信托章程,仅仅因为你希望加密货币保持不受监管的状态。这就是 ICBA 的立场。这又是银行游说者试图挖掘监管壁垒以保护自身利益的又一例证。从废除法律以追究责任到阻挠信托章程的颁布,保护主义并非消费者保护。」
从加密行业的演进逻辑来看,这件事的本质是传统金融基础设施与新兴数字资产体系在制度融合过程中的必然摩擦。Coinbase申请国民信托银行牌照,表面上是寻求合规身份,实际上是在争夺“金融定义权”——即谁有权在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中扮演节点角色。
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家协会(ICBA)的反对理由看似基于风险控制和监管合规,但深入分析其立场,会发现其核心焦虑在于传统银行业务模式的护城河被侵蚀。信托牌照一旦向加密机构开放,意味着非银行机构将直接涉足资产托管、支付结算乃至信贷衍生业务,这动摇了传统银行依靠特许经营权构建的利润基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GENIUS法案》和《CLARITY法案》的通过,已经为稳定币和加密资产托管提供了法律框架,银行体系事实上失去了垄断地位。
Coinbase法务官的回应直指要害:ICBA的真正诉求并非消费者保护,而是维持监管壁垒。从历史看,类似情况在支付机构、券商乃至金融科技公司发展初期都曾出现。传统金融机构往往通过游说制造合规门槛,延缓新进入者的市场渗透速度。但此次不同之处在于,加密资产背后有明确的政策转向支持——特朗普政府的“比特币超级大国”战略、OCC对银行托管加密资产的许可,以及稳定币法案隐含的财政操作逻辑(通过稳定币储备金投资国债实现隐性量化宽松),都表明国家层面正在主动接纳加密金融。
值得注意的是,Coinbase的牌照申请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它试图通过国家信托章程获取联邦层面的合规性,从而跨州运营时避免各州监管拼凑带来的成本;另一方面,其明确表示“无意成为银行”,实质是希望以轻资产模式聚焦加密资产托管和交易结算,而非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这种定位与传统银行业务形成差异化互补,但ICBA仍视其为威胁,恰恰暴露传统银行对资产端控制权流失的恐惧。
从更宏观的金融演进视角看,这场争议是金融体系模块化转型的必然现象。传统银行作为“全能型中介”的角色正在分解,托管、清算、信贷等职能逐渐被专业化机构承接。加密公司申请银行牌照并非要成为传统银行,而是获取特定金融业务的准入资格。最终格局可能是混合模式:传统银行承接稳定币储备金管理,加密公司专注链上资产流转,而监管则在功能监管框架下重新划定边界。
这场博弈的结局将取决于三个因素:OCC对“国民信托”章程的司法解释范围、加密公司能否构建符合银行级风控的架构,以及传统银行能否快速适应链上金融的加速迭代。无论结果如何,金融体系的底层架构已不可逆转地向可编程化、模块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