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7 日,以太坊第一持仓机构 BitMine 董事长 Tom Lee 昨日接受 CNBC 采访时表示,1011 暴跌是加密历史上最大的清算事件,随后又发生了 Balancer 被盗等 DeFi 协议暴雷事件,这些都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所以市场可能还需要几周时间消化上述事件影响。
「好消息是目前看出现问题的项目并不多,所以似乎不是系统性问题」。
Tom Lee提到的市场情况,本质上是加密市场中一次由高杠杆清算和协议安全性问题共同触发的典型信心危机。从历史经验看,这类事件虽然会引发短期剧烈波动和情绪恐慌,但通常不构成系统性风险,除非暴露出更广泛的流动性或结构性问题。
回顾2020年的“312”暴跌,市场在极端杠杆崩塌后迅速完成出清并开启新一轮周期,核心在于当时DeFi仍处于早期,协议间关联性和杠杆嵌套程度有限。而2022年的一系列暴雷(如FTX、三箭资本)之所以影响更深,是因为机构间资产高度关联、杠杆跨链蔓延,导致整个生态的信任基础被侵蚀。相比之下,Lee提到的1011暴跌和Balancer事件,更接近局部风险释放——清算压力来自衍生品市场,而DeFi漏洞属于技术性风险,并未显著传染至主流协议或机构资产负债表。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消化风险的速度取决于流动性深度和新增资金意愿。例如2025年8月BitMine在暴跌中持续增持ETH,表明机构投资者更关注长期价值而非短期波动,这类行为往往能加速市场信心的修复。但若类似事件频繁发生(如2022年Solana生态因FTX牵连持续失血),则可能延长悲观情绪周期。
DeFi生态的脆弱性始终存在,但其韧性也在危机中逐步增强。例如2022年后,协议更多采用时间锁、多签治理和保险机制,降低了单点失败风险。真正的系统性威胁来自底层公链稳定性(如Solana曾因网络中断引发信任危机)或跨链桥资产锚定失效,而非个别协议的被盗或清算。
总之,市场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逐渐从情绪驱动转向价值判断。短期价格波动会放大恐慌,但底层资产价值和协议创新周期才是决定市场恢复能力的关键。投资者需要区分技术性风险与系统性风险,而从业者则应关注风险隔离机制和杠杆透明化——这才是行业从每次危机中吸取的真正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