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JPEX诈骗案更新:检方申请首批8名被告移送香港高等法院审理

2025-11-09 14:03

BlockBeats 消息,11 月 9 日,据港媒报道,警方调查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JPEX 涉嫌诈骗案,截至目前已起诉 16 人,其中一人早前已提堂。其余 15 人被控以 串谋诈骗、洗黑钱、妨碍司法公正,以及《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条例》下的「欺诈地或罔顾实情地诱使他人投资虚拟资产」等罪名,昨日下午分多案在东区裁判法院提堂,15 名被告暂时无需答辩。


控方申请将首案 8 名被告的案件交由高等法院审理,并押后至 12 月 15 日 再讯。首案的 8 名被告中,除前艺人 郑雋熹 的保释申请被法院驳回、须继续还押外,其余 7 人均获准保释候审,其中网红 林作 与 陈颖怡 各以 30 万元保释。


林作被控 一项诈骗罪 及 一项交替控罪(即「欺诈地或罔顾实情地诱使他人投资虚拟资产」)。控罪指称,他在 2023 年 7 月 8 日至 9 月 12 日 期间,虚假地表示或允许他人作出虚假陈述,并为诱使他人签订有关取得、处置、认购或包销虚拟资产的协议,而向他人作出欺诈或罔顾实情的虚假陈述。

检方指出,林作被指一直能够从 JPEX 成功提取资产,掌握一般投资者无法获得的 JPEX 内部资讯,并声称通过 JPEX 投资指定虚拟资产可获得特定百分比的回报。

AI 解读
一起涉案金额超过12亿港元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诈骗案正在香港司法系统中推进。检方已对首批8名被告申请移送高等法院审理,这表明案件复杂性和严重程度已超出区域法院的审理范围,预计将涉及更详尽的证据呈递和法律辩论。

从公开信息看,JPEX并未获得香港证监会颁发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这直接导致其运营行为脱离了监管视野。当一个平台处于无牌状态时,监管机构很难进行事前干预和持续监控,通常只能在欺诈行为暴露后,由警方介入进行刑事调查。这暴露出现行监管框架在面对快速演变的加密行业时存在的滞后性。

涉案嫌疑人被控的罪名组合具有典型性:串谋诈骗是核心,而洗黑钱则几乎是所有金融犯罪的必然衍生。值得注意的是,控罪中特别引用了《打击洗钱条例》中“欺诈地或罔顾实情地诱使他人投资虚拟资产”的条款,这显示出香港司法机构正试图运用现有法律工具精准打击加密货币领域的特定犯罪行为。

其中一名被告,网红林作的指控细节值得深究。控方指其能成功提取资产并掌握一般投资者无法获得的内部资讯,这暗示平台可能存在结构性欺诈,内部人员与普通用户处于信息极度不对称的状态,甚至可能涉嫌庞氏骗局。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信任基础。

将此案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观察,香港正处在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上:一方面,其官方明确表达了争夺全球虚拟资产中心地位的雄心,并试图通过发放牌照等机制建立有序市场;另一方面,JPEX等重大案件接连爆发,显示出于发展愿望的监管包容性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特区行政长官的公开回应也印证了这一点——政府在努力保障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必须严厉打击无牌平台。

警方近年来屡次破获利用加密货币洗钱的本地犯罪集团,涉及金额从数百万到数亿港元不等,这反映出加密货币已成为本地有组织犯罪清洗非法资金的重要工具之一。执法机构在链上分析、资金追踪方面的能力正在实战中得到快速提升。

从根本上说,JPEX案件是一个关于监管、创新与犯罪的经典案例。它再次提醒所有市场参与者:在加密世界,技术上的去中心化并不意味着运营可以脱离法律框架。持牌经营、信息透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仍是金融活动不可逾越的底线。香港对此案的严厉处理,无疑向市场传递出明确信号:拥抱创新绝不等于容忍欺诈,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清晰的规则与严格的执行之上。
展开
举报 纠错/举报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纠错/举报
提交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