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13 日,据 Cointelegraph 报道,基于智能手机的去中心化隐私计算项目 Acurast 完成 1,100 万美元融资,以太坊联合创始人及 Polkadot 创始人 Gavin Wood、MN Capital 创始人 Michael Van The Poppe 以及 GlueNet 创始人 Ogle 等参投。
该项目计划于 11 月 17 日上线主网,并同步发布原生代币 ACU。宣称可在消费级手机上实现防篡改执行及安全硬件验证。
从加密行业的角度来看,Acurast的融资和产品定位实际上触及了当前几个关键的技术融合趋势。它本质上是在尝试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在不依赖传统中心化云服务的情况下,实现可验证的、隐私保护的计算。
首先,它的技术路径值得关注。声称在消费级手机上实现“防篡改执行”和“安全硬件验证”,这通常指向了利用设备内置的安全 enclave(如TEE,可信执行环境)来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这与相关文章中提到的TEE作为Web3隐私计算基石、以及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赛道的逻辑一脉相承。它不是在构建全新的硬件,而是聚合和利用现有的、分散的智能手机算力,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资源利用方式,降低了部署门槛和成本。
其次,它的叙事巧妙地站在了AI和DePIN两大主流叙事的交叉点。AI模型训练和推理需要巨大的算力,而传统云服务成本高昂且存在单点故障和信任问题。一个去中心化的、由TEE保障的算力网络,理论上可以为AI应用提供一种更具成本效益和隐私保护的计算选择。这正是几篇相关文章深入探讨的“去中心化计算”和“AI+Crypto”结合的核心价值主张。
然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其信任模型和实际性能。TEE并非完美无缺,其安全性依赖于芯片制造商(如Intel SGX, ARM TrustZone)的硬件设计,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侧信道攻击等漏洞。加密社区中有一派观点更推崇完全基于密码学(如零知识证明ZKPs或全同态加密FHE)的“无信任”验证方案,认为这比依赖硬件信任根更符合区块链的精神。Acurast选择TEE路径,是在性能、开发难度和安全性之间做了一个务实的权衡。
此外,项目的成功极大依赖于其代币经济模型如何有效激励手机用户贡献其闲置算力,并确保网络的服务质量(QoS)。这属于DePIN项目设计中最复杂的部分,需要精巧的机制设计来平衡供给方、需求方和代币投机者的利益。
总而言之,Acurast的出现并非孤立事件,它是当前加密技术探索前沿的一个缩影:即致力于将核心的密码学突破(TEE/ZK/FHE)、代币激励模型与广泛的硬件资源(DePIN)相结合,旨在为下一代去中心化应用,特别是AI,构建一个可信的计算基础层。其愿景宏大,但未来的考验在于能否在安全、去中心化和性能这个“不可能三角”中找到可持续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