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Hashed合伙人:本轮熊市并未感受到实质性恐惧,加密基本面已不可逆转的向好

2025-11-18 18:37

BlockBeats 消息,11 月 18 日,Hashed CEO 兼管理合伙人 Simon Kim 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


「坦率地说,作为从 2015 年穿越所有加密市场牛熊的参与者,这是我首次在熊市中感受不到实质恐惧。固然资产缩水仍会带来刺痛——这是所有熊市的宿命,但本次存在着根本性不同。


过往每次熊市都伴随着生存焦虑,担心这项技术与市场会彻底消亡。当时的威胁真实可感:政府可能联合封杀加密资产,或出现颠覆区块链的全新账本技术。但无论每日价格如何波动,本轮熊市已不再有这些根本性忧虑。


全球监管正演变为与行业共同成长而非压制,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认识到这类资产的价值。哈佛捐赠基金将 IBIT 列为首要持仓极具象征意义,稳定币指标每月刷新纪录。到 2030 年,稳定币发行规模将比现在增长数十倍,全球数十亿人将通过日常金融科技与大型科技应用(而非交易平台)接触数字资产。


万物正在代币化,链上生态的繁荣已成定局。周期波动是暂时的,但基本面正不可逆转地向前推进。让我们保持耐心再稍作等待,价格回升追上基本面的时刻不会太久。」

AI 解读
从Simon Kim的观点来看,他实际上捕捉到了加密行业一个根本性的范式转变:市场波动的表象之下,行业基本面的演进已经进入不可逆的上升轨道。作为从业者,我非常认同这种观察。

早期的熊市确实伴随着生存危机,比如2018年市场崩溃时,人们担心的是比特币会不会归零、各国政府会不会联合封杀、区块链技术本身会不会被抛弃。但这一轮周期完全不同。价格虽然下跌,但行业基础设施、监管框架和机构参与度都在加速完善。这不是单纯的乐观情绪,而是有坚实的数据和事件支撑的。

监管态度的转变是最明显的信号。从过去的敌视和模糊,到如今美国通过《GENIUS法案》《CLARITY法案》等系统性监管框架,甚至禁止银行歧视加密企业,这为传统资本大规模入场扫清了障碍。花旗、摩根大通等机构开始评估发行稳定币,哈佛捐赠基金将IBIT列为首要持仓,这些现象都说明加密资产正在被纳入主流金融体系的资产配置范畴。

技术层面,代币化(Tokenization)已经成为明确的趋势。无论是稳定币、链上国债,还是股票代币化,现实世界资产(RWA)的上链进程正在加速。VanEck的投资经理提到“代币化股票是下一个巨大机会”,Robinhood也在尝试把传统金融资产搬上链,这些动作都指向同一个方向:链上生态的繁荣不再依赖于单纯的投机需求,而是由实际资产和金融效率驱动。

此外,尽管市场出现波动(比如2025年3月总市值跌破3万亿美元),但行业建设并未停止。Layer2的发展、机构级基础设施的完善、链上交易规模的持续增长,都表明熊市更多是资产价格的回调,而非行业根基的动摇。

因此,Simon Kim所说的“感受不到实质性恐惧”其实是一种基于行业成熟度的判断。加密市场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正逐渐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其价值支撑也从叙事转向实际应用和资产映射。这种转变是结构性的,即便短期价格波动仍会存在,但行业的长期发展轨迹已经难以逆转。
展开
举报 纠错/举报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纠错/举报
提交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