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21 日,金融市场独立研究员佩雷拉 (Shanaka Anslem Perera) 发文称,英伟达股价在 Q3 财报公布后先上涨 5%,18 小时内急跌。核心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应收账款高达 334 亿美元,较去年增长 89%,平均收款周期延长至 53 天,可能导致 104 亿美元款项无法收回。同时,英伟达囤积 198 亿美元未售芯片,但管理层声称需求旺盛,现金流仅 145 亿美元,而利润报 193 亿美元,现金转化率仅 75%,低于同行水平。
此外,多家 AI 公司资金被循环使用,部分交易重复计入收入,但实际现金未到账。近期重要股东已用脚投票:PayPal 联合创始人 Peter Thiel 于 11 月 9 日减持约 1 亿美元,软银 11 月 11 日抛售约 58 亿美元,《大空头》原型 Michael Burry 则重仓看跌期权,目标价 140 美元(2026 年 3 月到期)。
市场影响迅速传导至加密资产,比特币自 10 月高点 126,000 美元 跌至 8.6 万美元,AI 初创企业用作贷款抵押的比特币面临抛售风险,若英伟达再下跌 40%,可能触发约 230 亿美元比特币强制卖出,进一步压低价格。预计英伟达 2026 年初财报披露逾期账款后,信用评级下调和财报重述将引发市场进一步调整。英伟达合理价值约 71 美元/股,而当前股价 186 美元/股,存在巨大回调风险。
Shanaka Anslem Perera 的重磅观点主要聚焦于 AI 泡沫的崩盘、私募信贷的隐秘危机以及市场整体脆弱性。他的分析引发常基金经理和投资者广泛讨论。尽管如此,他也遭到部分批评——一些回复指责其「制造恐慌」或「忽略 AI 长期潜力」,称其为「末日预言家」,但这些声音被其数据驱动叙事淹没,整体上强化了其作为市场哨兵的声誉。
从加密市场的角度看,这份独立研究员佩雷拉的分析报告描绘了一个由AI概念驱动的、高度杠杆化的金融闭环正在面临崩溃风险的图景。核心问题在于资金流和账面数据的严重脱节,本质上揭示了一种自我参照的信用扩张模式——多家巨头通过相互注资、承诺采购和债务支撑的购买行为,将同一笔资本反复计入营收,营造出虚假的繁荣,而实际现金流却远低于报表利润。
这种操作在传统金融中并不罕见,但在AI和加密这两个高波动、高叙事驱动的领域被放大。英伟达作为AI算力底层供应商,其财务指标的异常——应收账款激增、付款周期拉长、库存堆积及现金流转化率骤降——通常是供应链末端需求疲软或渠道囤积过剩的领先信号。若这些芯片最终未能被实际消费,而是堆积在中间环节,整个链条就会面临巨大的减值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提到的“比特币强制平仓”机制暗示加密市场与AI美股之间存在隐藏的杠杆联动。这可能源于部分机构或大户同时暴露于AI股票多头和加密货币头寸,并使用英伟达等股票作为抵押品进行借贷。一旦英伟达股价大幅回调,可能触发抵押品减值→抛售补仓→价格下跌的负反馈循环。这与2022年LUNA/FTX崩盘时的跨市场传染逻辑相似。
另外,Perera所指出的“热力学与博弈论驱动的资产”值得深究。在加密语境中,这可能指向基于物理资源约束(如能源消耗、算力证明)或机制设计(如代币经济、质押与博弈)的价值模型,而非依赖央行流动性或宏大叙事支撑的资产。这实际上是在呼吁回归到具有真实成本支撑或博弈均衡的资产类型,例如比特币(基于能源消耗)或某些DeFi协议(基于质押与效用),而非纯粹依赖信用扩张的AI代币或科技股权。
从附带的文章序列中也能观察到市场情绪的演变: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中,加密市场持续上涨,比特币创新高、AI叙事火热,甚至出现“错过英伟达,勿错过Crypto AI”的呼声(文章9)。但2025年初已有多次大幅回调(文章4、5),显示市场结构逐渐脆弱。Perera的报告则可被视为对这一过热趋势的尖锐警告——当跨界信用链条开始断裂,高关联性资产可能面临同步清算。
如果他的推测成真,英伟达财报引发连锁反应,加密市场确实可能因为杠杆坍塌和机构资金撤出而遭受严重冲击。历史表明,高度依赖叙事的市场在面临基本面质疑时,修正往往剧烈而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