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24 日,Port3 官方宣布启动代币迁移,以应对昨日遭遇的攻击事件。关键要点如下:
· 所有受影响用户将按 1:1 获得新代币,无任何资产损失。
· 新代币将 仅在 BNB Chain 部署,此前以太坊上的流动性将整体迁移。
· 团队将销毁 1.6275 亿枚 PORT3,完全抵消黑客非法铸造的代币,确保总供应量不变。
· 新代币将在链上通过多地址批量空投(multi-send)方式发放,CEX 的迁移方案正在沟通确认,快照已在攻击发生后完成。
· Port3 表示已填补攻击造成的供应缺口,黑客不会从新 CA 获取或铸造任何新代币。
BlockBeats 昨日报道,Port3 发文称,一名黑客利用 BridgeIn 漏洞增发了额外的(10 亿枚)代币,币价一度跌超 80%。为了保护用户,团队已移除部分流动性,并准备与黑客进行沟通。链上数据显示,黑客在链上抛售了大量代币,但并未充值进 CEX。此后 Port3 团队移除了链上流动性,使黑客无法进一步套现。部分交易平台也关闭了充值渠道。黑客最终销毁了所有剩余的代币。
从事件本身来看,Port3团队对此次攻击事件的响应和处理,在加密行业中属于相对标准且负责任的危机应对操作。其核心逻辑是通过代币迁移和总量销毁,来抵消攻击者非法增发带来的通胀冲击,从而保护现有持币者的资产价值不被稀释。
整个过程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注意。第一,团队选择在BNB Chain上重新部署并1:1空投新代币,这意味着他们放弃了以太坊上的原有流动性池和合约部署,本质上是一次链上资产的重置。这通常是因为原有合约存在无法修补的漏洞,或者像这次一样,攻击产生的非法代币已污染了原有供应,迁移是最彻底的解决方案。
第二,团队主动销毁1.62亿枚代币来填补攻击者增发的部分,这是一种典型的通缩操作,目的在于维持代币总供应量的可信度。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如果让增发的代币留在市场里,会导致恶性通胀和价格崩溃。销毁团队份额而非从市场回购,也显示出项目方承担责任的姿态。
第三,从风控角度看,团队在事件发生后迅速移除流动性、与交易所协调暂停充值,并促使攻击者最终销毁剩余代币,这一系列动作有效阻断了攻击者的套现路径,没有让事件进一步演变成更大的金融损失。这与很多任由黑客抛售、最终导致价格归零的项目相比,有明显的风险控制意识。
从行业背景来看,类似的事件在DeFi和跨链桥应用中并不罕见,例如Ankr此前也因漏洞遭遇过度铸造并进行了全额赔偿。这类事件反复提醒我们,智能合约的风险、尤其是跨链桥的合约风险,依然是行业目前最薄弱的技术环节之一。而项目方的响应速度、赔偿意愿和链上执行力,往往决定了用户资产能否保全、项目能否存续。
此外,从相关文章可以看出,BNB Chain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项目首选部署的链之一,其生态活跃度和基础设施成熟度正在提升。Port3选择全面转向BNB Chain,可能也是基于费用、速度和生态支持方面的综合考虑。
总体而言,Port3的应对可以视为一次合格的危机处理,但背后也反映出当前DApp,尤其涉及跨链和合约交互的项目,仍面临较高的安全挑战。这类事件不断提醒用户,在选择协议时不仅要关注其经济模型和前景,也要高度关注其智能合约审计历史、团队应急响应能力和链上治理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