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DeFi暴雷最大受害者」损失超1亿美金,目前资金仍无法取出

2025-11-11 15:13
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我们还能相信DeFi吗?

BlockBeats 消息,11 月 11 日,因 DeFi 协议 Stream Finance 暴雷,其中一位大户对律动 BlockBeats 表示,他有超过 1 亿美元的存款无法取出,且目前平台并没有任何后续解决方案。


据该受害者对律动 BlockBeats 表示,其于 11 月初从新闻渠道获悉 Stream Finance 在官方推特披露 9300 万美元亏损后,才知悉 Stream Finance 陷入资不抵债危机,大量投资者资金被冻结。于是立即尝试提现,但发现协议流动性已完全枯竭。


该受害者的资产主要分布在 Euler 协议,通过三个地址共存放约 8200 万美元 USDT。另有 233.3 枚 BTC(约 2450 万美元)存放在 Silo 中,总计受困资金超过 1.07 亿美元。地址分别为:


1. 0xa38d6e3aa9f3e4f81d4cef9b8bcdc58ab37d066a;Euler: 5700 万 USDT;

2. 0x0c883bacaf927076c702fd580505275be44fb63e;Euler: 380 万 USDT;

3. 0x673b3815508be9c30287f9eeed6cd3e1e29efda3;Euler: 2200 万 USDT;

4. 0x5f8d594f121732d478c3a79c59bcd02823b6e7a3;Silo: 233.3 枚 BTC;


目前 Stream Finance 协议存款功能已被关闭,用户资金处于完全冻结状态。由于协议设计机制,只有在新资金存入时才能释放提现额度,但在存款功能已关闭的情况下,这一机制已完全失效。自 11 月 4 日发布最后一条推特声明后,官方再未发布任何后续信息或解决方案。


在多个受害者维权群组中,部分投资者试图通过技术手段抢占有限的流动性,甚至出现利用「机器人抢跑」等手段的尝试。据了解,已有投资者因轻信他人声称可提供技术协助而遭遇诈骗,将存款凭证转移后蒙受损失,社区陷入一片混乱。


此前据独立 DeFi 分析师 YieldsAndMore 梳理与估算,Stream Finance 崩盘事件涉及跨多个 DeFi 协议的债务敞口达 2.85 亿美元,其中,TelosC(1.236 亿)、Elixir(6800 万)和 MEV Capital(2540 万)关联最大。该团队称损失巨大,问题解决方式不明,或还有更多稳定币和资金池受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最大的单一风险暴露属于 Elixir 的 deUSD,该协议向 Stream 借出了 6800 万美元的 USDC,这笔金额约占 deUSD 总储备的 65%。具体细节详情可以阅读《DeFi潜在80亿美金的雷,现在只爆了1个亿》。


而由于 Euler、Morpho、 Silo 等多个相关受影响协议由于是去中心化协议,没有太多插手的余地。多方正联合法律团队准备提起诉讼,但诉讼进展和资金追回可能性目前尚不明朗。对于受困投资者而言,目前只能通过关注各相关项目方的官方渠道获取进展信息,资产解冻时间表仍无法确定。


该事件再次暴露了 DeFi 生态系统中递归杠杆、协议间传染和风险管理缺失等系统性问题。即使 Stream 团队曾声称其头寸享有「每美元全额赎回权」,但在极端情况下,这种承诺依赖于底层资产的流动性和健康度,一旦底层资产违约,这种承诺便毫无意义。债权人直到事后才通过第三方分析得知全面的风险敞口,这表明当前 DeFi 生态在风险披露和实时审计方面存在巨大短板。


DeFi 的可组合性如同一把双刃剑,它能在市场向好时高效地循环利用资本、提升收益,但也使得风险能够迅速穿透多个协议层,形成一个复杂的风险暴露网络。



点击了解律动BlockBeats 在招岗位


欢迎加入律动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订阅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账号: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AI 解读
从事件本身来看,这是一个典型的递归杠杆和协议间风险传染导致的系统性崩盘。Stream Finance 的 9300 万美元亏损触发了流动性枯竭,而其协议设计存在致命缺陷——它依赖新存款来释放旧提现,一旦信心崩溃、存款停止,整个机制就瞬间失效。这暴露了 DeFi 中常见的“假流动性”问题:表面高收益背后,实际是庞氏式的资金流依赖。

更值得警惕的是风险传导的深度和隐蔽性。通过分析师梳理,我们看到 Stream 的亏损撬动了近 3 亿美元的风险敞口,波及 TelosC、Elixir 等多个协议。尤其是 Elixir,其 65% 的储备金都暴露在 Stream 的债务中,这种深度绑定在牛市中被忽略,在极端行情下却成了致命软肋。可组合性本是 DeFi 的优势,但在这里成了风险加速器。

受害者的大额资金分布也值得分析。他将 8200 万 USDT 存放在 Euler 协议,另将 BTC 存放在 Silo,这反映出大户常见的策略——追求跨协议收益优化,却低估了协议间的关联风险。而当危机爆发时,由于这些协议是“去中心化”的,没有中央控制方可以干预,法律追索极为困难。

从历史视角看,这类事件与传统金融中的次贷危机有相似之处:风险被层层包装和转移,直到底层资产违约,整个链条才显形。正如贝尔斯登事件是次贷危机的早期信号,Stream 的暴雷可能也是 DeFi 递归杠杆问题全面显现的一个开端。但与传统金融不同,DeFi 的透明性本应让风险更早暴露,但事实是,直到崩盘后,债权人才通过第三方分析得知真实风险敞口——这说明 DeFi 在风险披露和实时审计上仍有巨大短板。

最后,社区的反应也折射出 DeFi 的野蛮生长状态:投资者试图用机器人抢跑有限的流动性,甚至因轻信“技术协助”而遭遇二次诈骗。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治理和信任的缺失。如果 DeFi 要真正走向成熟,必须解决三个核心问题:如何设计抗挤兑的机制,如何实现真正的风险透明化,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危机处理框架——而不是仅仅依赖“代码即法律”的幻想。
展开
举报 纠错/举报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纠错/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