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Zeno的数字孪生理想与DeSci的科技平民化

2025-11-11 16:23
阅读本文需 13 分钟
碳基智能和硅基智能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原文标题:《Zeno 的数字孪生理想与 DeSci 的科技平民化》
原文作者:Eric,Foresight News


一周多前,DeSci 平台 Orama Labs 成功完成了 OramaPad 首个项目 Zeno 的代币 launch。本次 Zeno 为 launchpad 提供了 5 亿枚 ZENO 代币,占总供应量的一半。OramaPad 需要用户质押其代币 PYTHIA 来进行参与,而这次「开场秀」总计吸引了 360 万美元 PYTHIA 的质押。


Orama Labs 希望解决传统科学研究中资金分配和资源分配效率低下问题,而解决的方式就是通过资助科学实验、实现知识产权验证、解决数据孤岛以及实施社区治理,建立了一个从研究到商业化的路径。



OramaPad 的第一个项目采用了 Crown 模式,即项目需要拥有完善的商业逻辑体系和 / 或强大的 Web2 领域技术开发能力,并且其产品必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Orama 将其称为 OCM(Onboarding Community Market)。与单纯的 meme 发行不同,Orama 本质上是为具备成熟商业模式与技术能力的 Web2 企业或团队提供了可复制的链上转型路径,而第一个吃螃蟹的 Zeno,同样来头不小。


看不懂文档的硬核科技


Zeno 是一个设想极为宏大的项目,大到如果你只看 Zeno 的文档,可能没办法完全理解团队究竟想要做一件怎样的事情。笔者也是在与团队交流之后,才了解到这个颇具赛博风采故事的全貌:


一言以蔽之,Zeno 想要在人类生活的物理空间中叠加面向 AI 和机器人等智能体的多层虚拟空间,使得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智能体」能生活在同一空间里。


设想一下这样的一个情景:在未来的某一天下午,你正在阳台的躺椅上享受悠闲的时光,家里有着联通所有家具电器的 AI 管家和一个人形机器人在忙活家里的事情。突然你觉得有点无聊,想和家里另外两个兄弟玩玩虚拟的传球游戏,于是你戴上了 VR/AR 眼镜,在眼镜的世界里,机器人是人类的样子,只存在网络中的 AI 也幻化为了人形。机器人坐在了沙发上,AI 则是席地而坐,你们仨一边传着虚拟的篮球,一边在讨论晚上应该吃点啥。


这就是 Zeno 的终极愿景,让碳基智慧生物和硅基智能体能够在同一物理空间下一起生活。


我们很多人所想象的赛博空间可能是一个纯虚拟的空间,例如电影《头号玩家》所展示的通过 VR 进入一个新的世界;包括当下我们与 AI 的互动,也是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屏幕这样的平面载体进行的,而 Zeno 就是希望将这些虚拟的空间直接搬到现实生活中,形成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在同一时空下的叠加态」,让数字内容如同物理存在般「真实可触」,也更让人类、机器人和 AI 能在真实场景中实现自然交互,构建一个虚实同频、人机共生的混合现实生态。


当然,我们看到的世界与机器人和 AI 看到的可能并不完全一样。例如你并不希望机器人没事就往你的书房跑,你就可以在机器人所看到的世界里,将书房的门上锁,只有你去「打开」这个「锁」之后,机器人才有进入书房的权限。


以空间锚点为核心


和人工智能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听起来是一个非常有科技感的事,但这事有一个大前提,就是你需要在虚拟世界里建立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型,才能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可编程性。


这就需要你首先拥有现实世界的实景数据,这也是当前包括智驾科技公司在内的众多企业研究的问题。就拿智能驾驶来说,如果拥有整个城市的实景地图数据,智驾 AI 就不需要跟着车在街上乱跑来学习对不同情况的应对,可以直接在实验室里模拟上路的场景来不断自我进化。


虽然以上并非我们所说的「空间重叠」,但也是建立现实世界模型的重要应用之一。Zeno 想要最终实现的愿景不可能一步达到,其最先要做的,就是收集现实世界的实景数据。


Zeno 已经推出了让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日常设备来帮助录入空间数据的程序,支持了机器人和眼镜两项设备。至于手机,团队表示谷歌的 ARCore 已经足够成熟无需二次开发,用户可以参考适配机型直接使用。数据收集后用于构建空间的算法则是 Zeno 团队自主研发的。



构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共存的核心则是围绕着空间锚点展开。从技术实现的角度,现实世界无法直接被编程,与虚拟世界的连接是通过关联现实世界中的锚点并映射出基于物理空间的虚拟空间。比喻的话,对于机器人和 AI 来说,显示世界就是黑夜里的海洋,而这些锚点就是一个个的灯塔,为硅基智能在显示世界里照亮每一片区域。


Zeno 实现「终极目标」的第一步就是建立一个全栈平台。除了手机等日常的电子设备外,也使用支持专业设备例如激光雷达、360 度全景相机以及移动设备或 XR 头戴设备上的 RGB 摄像头等进行数据采集。团队表示,Zeno 平台将具备强大的基于云的视觉世界模型与计算系统,能够每天处理用于大面积区域(城市级 / 全球区域)的 GB 级别原始传感器数据,并为快速空间查询建立索引;同时也能并行处理小范围区域(房间级 / 锚定区域)的数据,实现高吞吐量的即时处理。



此外,该系统也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可通过高质量数据及第三方数据不断优化。未来可支持每秒数百次空间查询,提供精确的六自由度(6-DOF)定位结果、共享空间锚点创建、快速三维视觉重建、即时语义分割及其他场景理解功能。它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可广泛应用于 AR 游戏、导航、广告或生产力工具等多种场景。


经过验证的空间数据及其构建的空间智能基础设施层可以被各种去中心化应用调用,用于自动驾驶路径规划、机器人的端到端模型数据训练,生成可验证的自动执行智能合约,空间形态的广告分发,最终实现空间数据驱动决策以及上层应用。



Zeno 的背后是谁?


相比于一些 Web3 项目虚无缥缈的愿景,Zeno 的目标虽然听起来很复杂但很实在。之所以能在项目文档中将技术实现讲得如此细致,是因为团队成员都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


Zeno 的团队成员均来自 DeepMirror,也就是宸境科技。如果你对宸境科技不熟的话,那么你多少应该听过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 70 亿美元的小马智行 Pony.ai,宸境科技的 CEO Harry Hu,就是原小马智行 COO/CFO。


Zeno 的 CEO Yizi Wu 是 Google X 早期成员之一,参与开发了 Google Glass、Google ARCore、Google Lens 和谷歌开发者平台等产品。其在宸境科技领导了整体的 AI 架构和 World Model 的开发。


Zeno 核心团队成员还包括了曾任宸境科技研究科学家,拥有麻省理工和康奈尔大学双数学博士学位的 Taoran Chen 和曾任宸境科技 CFO 以及复星集团、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高管的 Kevin Chen。


对 Zeno 团队而言,踏足 Web3 更像是一个技术出身的 Web2 团队的一次大胆尝试。团队介绍称,代币 ZENO 会被用于激励提供空间数据的用户以及采用 Zeno 搭建的基础设施开发工具、应用、游戏的团队或个人。除了在 launchpad 中分发的 5 亿枚代币,团队保留 3 亿枚,剩余 2 亿枚则与 launchpad 活动获得的 100 枚 SOL 在 Meteora 上添加交易对流动性。


宸境科技开发的 AR 与游戏结合的空间应用 RealityGuard


在被问及为何选择 Web3 作为阵地的时候,Zeno 向笔者表示,空间数据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去中心化的数字资产,天然适配 Web3 的环境。Zeno 本身所采集的空间数据未来也将资产化并通过以 ZENO 代币为货币的交易来扩展 ZENO 在生态中流动,买家自然是那些对空间数据有需求的科技公司。至于更多关于 ZENO 的应用场景则「会随着项目推进进一步探索」。


通过 Zeno,相信 DeSci 平台的作用实现了具象化,科学不一定是晦涩难懂的纯理学学科,像小米一样的科技平民化,降低科技价值投资的门槛也是 DeSci 存在的重要价值之一。


官方X


原文链接


点击了解律动BlockBeats 在招岗位


欢迎加入律动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订阅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账号: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AI 解读
Zeno项目本质上是在尝试构建一个混合现实的基础设施层,其核心是通过空间锚点技术将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进行映射和叠加,最终实现人、AI与机器人在同一空间内的自然交互。这种愿景并非空中楼阁,其团队背景来自宸境科技和小马智行等成熟企业,具备扎实的计算机视觉和空间建模技术积累,尤其是Google ARCore等产品的开发经验,为项目提供了技术可信度。

从加密行业视角看,Zeno的突破点在于将空间数据转化为可资产化的数字资源,并通过代币经济激励用户贡献数据。这种模式类似于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但更侧重于高精度的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代币ZENO的作用类似于生态内的支付媒介和价值捕获工具,既用于激励数据贡献者,也可能未来成为空间数据交易市场的结算单位。

Orama Labs作为DeSci平台,选择Zeno作为首个Launchpad项目具有象征意义。它展示了DeSci并非仅限于生物医学或学术研究,而是可以扩展到更广泛的科技基础设施领域。Zeno的案例说明,DeSci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区块链解决资源分配效率问题——无论是科研经费还是数据资源。空间数据的去中心化采集、验证和交易,恰好符合DeSci对开放科学和数据民主化的追求。

不过,该项目也面临巨大挑战。首先是技术实现的复杂性:城市级实时空间建模需要处理GB级数据并实现低延迟查询,这对算力和算法都是极高要求。其次是商业化落地问题:尽管团队强调实用性,但当前阶段仍以愿景为主,实际应用场景如AR导航或机器人训练仍需时间验证。最后是代币经济的设计:如何确保数据贡献者获得合理回报,同时避免代币陷入纯投机循环,将是生态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Zeno的尝试值得关注,因为它代表了Web2成熟技术团队向Web3的迁移趋势。这类项目往往具备更强的技术可行性和商业逻辑,但同时也需适应加密世界的开放性和社区驱动特性。如果成功,它可能为其他传统科技企业提供一条可复制的链上转型路径。
展开
举报 纠错/举报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纠错/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