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EOS再生事端,社区痛斥基金会跑路吃绝户

2025-11-26 12:55
阅读本文需 18 分钟
大手脚花钱,基金会的钱都去哪儿了?
原文标题:《Vaulta 基金会「吃绝户」实录:币价暴跌、审计消失、社区信任全面崩塌》
原文作者:MMK(@mmk_btc),Vaulta 社区成员
原文编辑:律动小工,律动 BlockBeats


编者按:
许多人都知道 7 年前轰轰烈烈融资了 42 亿美金、被视为最早期「以太坊杀手」的古早公链 EOS。但许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 BM 被排挤出 EOS,母公司 Block.one 带走了之前融到的钱,将重心放在了打造 IPO 的交易平台 Bullish。


而剩下的 EOS 由 EOS 网络基金会接手,首席执行官 Yves La Rose,因为他留着浓密的胡子而被社区称为「大胡子」。之后由大胡子主导将 EOS 改名为 Vaulta,转向 Web3 银行业务,而 EOS 网络基金会也改名为了 Vaulta 基金会。但近期,大胡子的突然离职引起社区不满,更引发了大家对其过去各种行径的指责。


Vaulta 基金会(前 EOS 网络基金会)正经历史无前例的信任崩塌:四年烧掉数千万美元,币价却屡创新低;项目接连夭折,账本从公开到断更;管理层「体面」辞职,权限却迟迟不交接... ... 本文将揭露 Vaulta 的种种谜团,讲述一个吃绝户的故事。


Yves 辞职:体面离场还是幕后「垂帘听政」?


2025 年 11 月 12 日,Vaulta 基金会(原 EOS 网络基金会,下文简称 VF)前首席执行官 Yves La Rose 突然在 X 平台发表辞职声明,称已于 10 月 29 日通知网络 21 个出块节点(Block Producers)将主动卸任,并通过链上治理选举新代表。声明措辞体面,通篇充满「感恩」和「愿景」,但四周后社区惊讶发现——Vaulta 核心的多签账户依然掌握在 Yves 手中,根本没有交接。


Yves 个人的辞职声明


不仅如此,Yves 在辞职后暗中力推 Greymass 创始人 Aaron Cox 接替其职务。结果 Aaron 被推到台前的第一件事竟是发起一笔 1000 万 $A (EOS) 的巨额提案,用于继续支付核心开发预算。这一举动引发社区广泛质疑:这根本就是借人头「续命」,转移剩余公款。


罪状一:大手脚花钱,营销支出去向成谜


自 VF 于 2021 年成立以来,生态发展并未随时间推进而加速。


相反,社区看到的是另一条令人不安的曲线:预算逐年扩张,成果却逐年缩减。


VF 以「生态振兴」为名,在 2022—2023 年启动了市场扩张计划。VF 的确招募了优秀的市场团队,他们在品牌运营与国际活动方面也付出了努力。


但关键问题在于——这些豪掷千金的投入,究竟带来了什么?


根据已披露的九份季度报告,光是营销相关支出(PR & Marketing)就达到:2022 年 Q4,市场推广支出高达 1,709,800 美元;2023 年 Q1,再花 1,072,887 美元。



短短 6 个月,接近 280 万美元的巨额预算被投入品牌推广和公关活动。然而社区能看到的成果只有:会议出席数量、图片和报道;Twitter 粉丝增长;2000 天无宕机;EVM 性能压测;


这些数据不是没有意义,但它们更像 PR 幻灯片,而非真实生态状态。开发者增长?欠奉。每日链上活跃?未披露。TVL?几乎没有。为什么花得越多,社区感知度却越低?当所有报告只谈「亮点」不谈「成果」,透明度便自然滑向黑箱。


罪状二:上台即发钱,Greymass 五百万预算争议不断


2024 年 6 月,VF 划拨 1500 万 $A (EOS) 成立「中间件专项基金」,其中首批 500 万 $A (EOS) 拨给 Greymass 团队,剩余 1000 万目前仍在 eosio.mware 账户中。


链上数据显示:资金由基金会 eosio.mware 账户打入 Greymass 同期新设立的账户 uxuiuxuiuxui;随后,该钱包按月向 http://funds.gm 账户转账,并备注「Operation + USD/CAD 价格」,形似「工资发放」;再由 http://funds.gm 向 http://rewards.gm 转账,最终分发给若干账户如 jesta、inconsistent、http://apporc.gm 等,并注有「Reward Payout+USD 数额」的转账记录;多数受薪账户在领取后快速转入 krakenkraken 账户或 Coinbase 等交易所套现。


rewards.gm 链上转账记录(数据来源


补充说明:Greymass 构建的「中间件」指的是简化账户创建与交互流程的基础设施工具。


尽管 Greymass 团队在拨款初期发布过数次开发更新,但过去一年内几乎没有技术成果或阶段性总结发布。特别是 Greymass 的中间件工具在兼容性和稳定性方面仍存在不少技术问题,尚未被主流开发者广泛采用。


社区质疑的焦点在于:500 万 $A (EOS) 是否存在重复薪资、身份不明账号领取工资等不透明行为?资金拨付是否与 Aaron 上任时间密切重合,存在「自批预算」之嫌?薪资发放结构是否缺乏第三方监管?我们不否定 Greymass 曾为生态发展做出的贡献,也不否认 Aaron 早期的技术声誉。但是否在新政上被错误引导?是否在失去监督后偏离了开发初衷?


这些问题尚无结论。


可以确认是,「Greymass 五百万项目」的沉默与低产让其难以回应外界的信任危机,也进一步加剧了社区对基金会资金使用合理性的质疑。


罪状三:币价暴跌,基金会「静默」,责任成了盲区


如果说技术成果可以争议、营销效果可以量化,那么代币价格则是最诚实的指标。


今年 $A (EOS) 一路暴跌,最低触及 0.21 美元——这是足以让任何生态进入红色警报的危险信号。然而在社区不断追问之际,基金会给出的回应却始终如:「币价不在基金会的职责范围内」。


这句话本身无法反驳。


技术组织无义务操盘市场。但矛盾在于——当所有生态指标下滑、社区信心崩盘时,基金会却没有任何「稳定预期」或「护盘机制」的讨论。


随之而来的是更令人不安的动作:基金会宣布「解散」,没有路线图,也没有交接方案。


社区的质疑不是基金会是否应对币价负责,而是:在生态陷入信任危机的关键时刻,为什么选择抽身:是无力、无心,还是有些问题不便面对?责任在这场暴跌中消失不见。


罪状四:从周更到断更,透明消失得悄无声息


VF 刚成立时,透明度一度是它的最大卖点。


2021 年:每周更新(Everything EOS Weekly Report),实时向社区回报进展;

2022 年:月报(Monthly Yield Report),稍有懈怠几个月,但还能接受;

2023 年:季度报告(ENF Quarterly report)

2024:沉默... ...

2025:沉默... ...



从已公布的报告数据看,VF 在 2022 年第四季度支出最高,达 7,885,340 美元;此后各季度支出逐渐下降。


然而,这些报告往往只公布总额,缺乏详尽分类和明细,外界难以判断资金去向,社区对巨额支出和信息不透明早有疑虑。


报告中多次提到 Grant Framework 和 Pomelo 等计划,但在 2023 年阶段性「停摆」;与此同时,白皮书中承诺专用于特定项目的资金管理也未见详细执行或公开清算,拨入交易所后的去向更是成谜。


这种透明度的断裂与连年铺张最终导致社区信心跌至谷底。


从密集披露到逐渐稀疏,再到如今完全断更,透明度的消失几乎与生态热度曲线完全同步。


更值得注意的是:自 2024 年 Q1 之后,再无任何财务报告发布。没有财务审计、没有预算分布、没有项目清单、没有未结算拨款。


社区被迫接受一个事实:基金会的运营从「高频透明」变成了「完全黑箱」。


与此同时,VF 曾高调宣传的多个在谈合作项目也多半止步于「沟通阶段」,缺乏实际落地。曾经承诺的:「透明化运营」,最终沦为无声断崖。


罪状五:拨款随意,Grants 成了「黑洞」,没人知道钱花去哪了


回顾基金会早期,VF 的确曾通过各种资助计划试图重建 Vaulta(EOS)生态,包括 Grant Framework、Recognition Grants 以及与 Pomelo 搭配使用的公共资助池。


在那个阶段,资金发放速度快、规模大,意图「迅速止血」。


我们不能否认其在初期确实起到过提振士气的作用。



这里补充说明下 Grants:VF 拨款分为公开招募的「Grant Framework」(里程碑制拨款),面向个人、团队或公司,多为技术项目;Recognition Grants(给予项目的奖励)和通过 Pomelo 等公共资助渠道对生态项目进行分发。即拨款既可用于盈利性项目,也可用于公共物资/公益项目。


例如——在 2021 年 Q4 的首份报告 中,VF 一次性拨出了:

350 万美元的 Recognition Grants(平均每个项目 10 万美元);

130 万美元资助五个技术工作组撰写蓝皮书;

126.5 万美元支持社区自治组织 EdenOnEOS;

50 万美元作为首季 Pomelo 的资助池;


然而问题在于——这也是 VF 在未来四年的所有拨款中,唯一一次完整披露拨款对象的季度。


从 2021 年 Q4 到 2023 年 Q4,尽管 Grants 一直是季度支出中占比最大的项目(部分季度甚至占到总支出的 40%~60%)。但报告却:不再公布具体拨款对象;不公布各项目实际领取金额;不披露项目验收情况;不提及资金使用明细;不说明项目是否按里程碑兑现成果;


换句话说,数字还在,但信息消失了。


仅首季报告披露了各项目资金流向。之后的八份报告中,Grants 的拨款支出依旧是「最大头」,却不再逐项说明受益项目或成果。


钱花了多少看得见,钱花到哪里却永远没人知道。


拨款究竟是否真正推动生态?资金是否被有效使用?项目是否完成交付?为什么基金会从不披露更多信息?


不禁让人产生质疑:基金会是否从一开始就打着「生态资助」旗号大量撒钱?对外是买通社区、收买人心,对内却坐拥通胀资金与储备,缺乏成果和监督。


VF 匹配池资金总额超过千万美元,但多数项目更新极其稀少,甚至在领取资金后销声匿迹。


又一个时代的落幕


Vaulta 基金会曾以「透明、社区驱动」的姿态承诺治理改革,却在过去四年中逐步走向封闭与腐败。


从 Yves 体面辞职却不交权、到 500 万 $A (EOS) 中间件拨款无处问责,从每季度数百万营销费用效果全无、到生态拨款之后音讯全无——这不是「去中心化治理」的失败,而是「中心化掠夺」的胜利。


这份长文,是一份罪状清单,更是一份警示文档。


Vaulta 的崩塌不只是 EOS 的悲剧,也是 Web3 理想被践踏的缩影。


原文链接


点击了解律动BlockBeats 在招岗位


欢迎加入律动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订阅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账号: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AI 解读
这起事件本质上是一个关于资金管理失职、治理失效和信任崩塌的典型案例。从加密行业的专业角度看,它几乎触及了去中心化项目治理中所有常见的陷阱。

首先,基金会的核心职能是充当生态系统的管家,其合法性完全建立在透明和问责之上。Vaulta基金会(VF)的崩溃始于透明度的系统性丧失。从周报到月报,再到季报,最后彻底沉默,这个信息衰减的过程与资金消耗的速度成反比。社区无法追踪巨额拨款的具体流向,无法验证开发里程碑是否达成,这使得任何“生态建设”的宣称都失去了可信度。当财务审计消失、拨款对象不明时,所谓的“资助”就极易沦为内部人利益输送的通道。

其次,资金的使用效率极其低下。高达数百万美元的营销支出未能转化为任何可衡量的生态增长,如开发者数量、链上活跃度或总锁仓量(TVL)。这暴露了基金会战略的致命缺陷:它热衷于制造表面繁荣的公关事件,而非投资于能产生实际价值的核心技术设施和产品。拨款(Grants)机制从一种建设性工具演变为一个缺乏监督的“黑洞”,资金发放后没有持续的跟踪与验收,导致大量项目在获取资金后便销声匿迹。

第三,领导层的更迭暴露了其去中心化治理的虚伪。前CEO Yves La Rose虽公开辞职,却未移交关键的多签权限,并在幕后操纵继任者选举和预算审批。这与其说是权力交接,不如说是精心策划的“垂帘听政”。其力推的Aaron Cox上台后立即发起巨额拨款提案,这强烈暗示着一种内部共谋,意图在解散前转移剩余资金。

最后,基金会对代币价格暴跌的“静默”态度是压垮社区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基金会没有义务“拉盘”,但当生态系统性崩溃时,管理团队有责任稳定社区预期并提出复苏计划。选择完全抽身而非积极应对,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最终导致社区信任全面崩塌。

这件事的悲剧性在于,它并非技术的失败,而是人性与治理的失败。它警示我们,如果没有硬性的透明约束、严格的资金监管和真正的社区监督,任何华丽的愿景和品牌重塑(如从EOS更名为Vaulta)都只是掩盖内部溃烂的外衣,最终难逃“吃绝户”的结局。
展开
举报 纠错/举报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纠错/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