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掃碼下載APP

GameFi公鏈系列之Layer2及Optimistic賽道研究(二)

2023-11-14 16:00
閱讀本文需 45 分鐘
总结 AI 總結
看總結 收起
原文標題:《GameFi 公鏈研究系列第二篇— Layer2 及Optimistic 賽道》
原文來源:瓜田實驗室


在上一篇《瓜田學院GameFi 公鏈研究系列第一篇-以太坊的發展與升級路線》中,我們初步介紹了以太坊的發展歷史,以及以太坊2.0 升級的基本信息,從而延伸出了Layer2 的兩個主要細分賽道,Optimistic Rollup 以及ZK Rollup。如果將以太坊類比為一個公司,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以太坊2.0 升級是對公司內部管理結構的重構,從原始的鏈狀結構,變成了信標鏈-分片( Shards ) 的總分結構,而Layer2 則是在這個總分結構上進一步把需要執行的任務外包,做到進一步減輕公司負擔,提高效率,提升整體任務處理能力。


在本文第二篇研究文章中,我們將進一步探討 Layer2 方案,並深入研究 Optimistic Rollup 賽道。


一、Layer2 方案總覽


要了解Layer2 擴容方案,我們先確認一下Layer2 的概念。


什麼是 Layer2? Layer 2 指基於底層區塊鏈(即 Layer 1)的鏈下網路、系統或技術,用於擴展底層區塊鏈網路。現在市場上有兩種分類Layer2 的方法,狹義的Layer2 需要繼承以太坊鏈的安全性,並以Layer2 以太坊進行交易捆綁,而Layer2 只負責計算,ZK 和optimistic rollup 就是正統的Layer2 ;而廣義的Layer2 則是包含了所有以太坊擴容方案,主要包括以下5 種:


側鏈:側鍊是一個獨立的區塊鏈,與以太坊平行運營,透過在主鏈的智慧合約中鎖定一定數量的資產,然後在側鏈上鑄造相同數額的資產,實現了所謂的“原子交換”。側鏈方案的最大問題是安全性弱,但具備良好的獨立性和彈性,而大名鼎鼎的 Polygon 是以太坊側鏈的代表。有人把BNB 鏈也看做是以太坊側鏈,雖然BNB 也是EVM 相容鏈,但嚴格意義上來說算是以太坊的仿盤,可以獨立於以太坊單獨運作,我們這邊暫不歸類成側鏈。


State Channel 狀態通道:透過建立交易者之前的專屬支付通道和多簽地址,完成脫鏈交易,只有在需要結算時,把最終計算結果會被記錄在鏈上,具有速度快、手續費低的特點,代表技術包括閃電網絡( Lightning Network,基於比特幣) 和雷電網絡( Raiden Network,基於以太坊)。


Rollups:已經在先前文章中有闡述,即透過「外包」把資料執行工作交給Layer2,並大量提交到主鏈,主要分為樂觀Optimistic Rollup 及零知識證明ZK Roullup 兩種;Optimistic Rollup 以樂觀的態度對待數據的合理性,如果在指定的時間內沒有人對數據提出質疑並提交欺詐證明,該數據則被視為真實準確的,反之則啟用欺詐處理機制來撤銷撤回交易;ZK Rollup 則是將多筆交易打包在一起,發佈到L1 上,同時發布一個證明(用零知識證明技術)來聲稱這些交易有效。


Validium:Validium 也是用零知識證明,但與ZK Rollup 不同,它只上傳狀態根和零知識證明到主網,交易資料保存在Layer2,因此獲得了更高的吞吐量但犧牲了一定安全性。因為都用到零知識證明,很多人把 Validium 看做是 ZK Rollup 的變體,所以有另一種分類方式是把 ZK 和 optimistic 分成兩個大類,並把 Validium 歸類到 ZK 下面。遊戲鏈 ImmutableX 就是主要運用了 Validium 的底層技術。


05Plasma: Plasma 是一套以太坊 Layer2 擴展的框架方案,也被稱為「鏈中鏈」。透過鎖定主鏈上資產,並將交易轉移到子鏈上進行,子鏈週期性的將狀態更新提交到主鏈;這樣不僅可以使結算迅速,還能大規模降低手續費。子鍊和側鏈的區別,是子鏈用了根存儲,只要出現任何錯誤,用戶可以安全的退出 Plasma 鏈,而側鏈則沒有這個功能。總的來說就是子鏈與母鏈的關聯度較高。



在本篇文章裡,我們將著重闡述側鏈方案Polygon PoS,Optimistic Rollup 的兩個主要項目Arbitrum 和Optimism,以及既是以太坊仿盤又是Optimistic Rollup 的BNB 生態項目opBNB 和COMBO。主要闡述這幾個公鏈計畫的基本技術原理,生態,以及對鏈遊的支持。 ZK Rollup 和 Validium 我們將在第三篇介紹。


二、Polygon PoS 分析


Polygon 介紹


Polygon 原名Matic,最早是一個區塊鏈可擴展性平台,稱為「以太坊的區塊鏈互聯網」。後來隨著生態的不斷發展,平台從單一的Layer2 解決方案,擴展為「網路的網路(Network of Networks)」,旨在解決以太坊主網交易速度和可擴展性問題,且主要在區塊鏈遊戲和NFT 等領域佈局。其實把Polygon 歸類為側鏈也不十分精確,因為基於Polygon 的整體產物矩陣,側鏈產物Polygon PoS 是Polygon 的基本盤,而由Polygon zkEVM、Polygon Miden、Polygon Zero 和Polygon Nightfall 等組成的ZK Rollup 矩陣,則是Polygon 的潛在成長點。且在今年發表的 Polygon2.0 升級方案裡團隊正準備把 Polygon PoS 整體升級為 zkEVM Validium。由於篇幅限制和主題分類,在此篇文章中我們主要分析側鏈產品 Polygon PoS,ZK 部分將在下一篇中繼續闡述。


技術


Polygon PoS 雖然基於以太坊,但受益於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擴展性,其交易量穩定在以太坊主網的2 倍以上(約200 萬日交易量),而gas 費只有以太坊的0.1%。





Polygon PoS 是一條EVM(以太坊虛擬機,Ethereum Virtual Machine)相容的側鏈,於2020 年6 月1 日上線,是目前Polygon 的主要業務。 Polygon PoS 也是迄今為止最成熟的以太坊側鏈解決方案,Polygon PoS 架構總體可分為三層:



 以太坊層:這一層由一系列以太坊智能合約組成,負責解決在以太坊上的處理流程,並透過以太坊作為終點,可以很好的利用以太坊的安全性作為護盾,同時代幣Matic 也被抵押在這一層。


PoS 的Checkpoint 節點層:這一層是Polygon 的核心層,起到生產並驗證Matic 側鏈區塊的作用;PoS 節點可以監聽以太坊鏈上的事件,將訊息傳遞給Matic 側鏈,並定期獎Matic 產生的區塊發佈到以太坊鏈上,從而實現Matic 側鍊和以太坊主網的資訊同步。


Matic 側鏈層,負責交易、洗牌、成塊,並定期向節點層發布檢查點(checkpoint)。


Polygon 特殊的混合結構,使得Polygon POS 支持Plasma 框架,能繼承以太坊的安全性;PoS Bridge 透過由同一組驗證者和質押的MATIC,能進一步確保鏈本身的安全。


生態


Polygon 自2020 年上線,到2021 年Q2 進入爆發期,並一舉成為以太坊,BNB 之後第三條有完整生態鏈的公鏈。到 2023 年第一季度,Polygon 生態的計畫已經超過 53,000 個。


受惠於平台發展初期正值DeFi 蓬勃階段,DeFi 專案拓展相當迅猛,例如DeFi 龍頭專案Uniswap、Aave、Curve 等進行多鏈部署時,第一站便選擇Polygon。 21 年 4 月,Polygon 推出 1.5 億美元 DeFi 發展基金,給予專案 Matic 獎勵。當 Polygon 生態的 DeFi 項目,也有創新不足的缺點,鏈上 TVL 總體排名第五,已經被後起之秀 Arbitrum 超越。


資料來源:Defillama


Polygon 在NFT 方面格局也眼光獨到,在2021 年6 月,Opensea 首先支援了Polygon 鏈,之後以太坊與Polygon 幾乎各自分走了NFT 的高端與低端市場。目前已經有許多國際大品牌在 Polygon 上推出了自己的 NFT,例如星巴克、萬事達卡、Adidas 等等,這些頭部企業也逐漸帶動了更多品牌的入駐,起到了正向循環的作用。其他熱門項目包括 Lama Kings、Doodle Changs、y00ts、Bungo Beanz 和 Super Pengs 等。



在遊戲和元宇宙方面,根據Footprint 的數據統計,Polygon 鏈上的活躍遊戲項目數量達468 個,僅次於BNB 和以太坊,排名第三。具體項目來看,元宇宙的兩個龍頭項目 Decentraland 和 The Sandbox 早在分別於 2021 年的 4 月和 6 月部署在了 Polygon 鏈上。其他熱門遊戲包括Pixels、Arc8、Benji Bananas、Sunflower Land、Skyweaver 等



在2021 年7 月,Polygon 宣布成立Polygon Studios,專注於NFT、Gaming 和Metaverse 領域的投資。在線下推廣方面,Polygon 也是頻頻觸及,基於低廉快速的交易體驗,Polygon 已經 Web2 及傳統企業想要試水區塊鏈或 web3 的最佳選擇之一。


優缺點總結


Polygon PoS 作為最早成熟的以太坊Layer2 生態,具有很好的先發優勢,有點也十分明顯:


速度:直覺、高效的橋接、存款和取款,高達7000 tps 的交易速度,遠高於以太坊升級前的性能(15 tps);


安全性:依靠以太坊並共享其安全性;


相容性:完整的EVM 相容性意味著能直接在Polygon 鏈上部署智慧合約;


低成本:約以太坊的0.1%


低廉的交易費用,可觀的速度,使得Polygon 在以太坊生態內,成為高頻交易項目(Defi、GameFi 等)的最佳選擇。雖然隨著Arbitrum, Optimism, zkSync 等二層明星項目的崛起,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Polygon 的市場格局,但Polygon 本身也在不斷進化,並全方位的擁抱ZK 賽道,收購並推出了一系列基於ZK 技術的產品。我們將在下一篇中詳細解析。


Polygon PoS 整體入市時間恰到好處。 2020 年正式以太坊網路阻塞與擴展性問題嚴重突出的時點,市場急需以太坊生態的現象級產品,用於提升以太坊生態的效能。而 Rollup 賽道和以太坊 2.0 升級彼時還在開發過程中,Layer2 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還未能形成有力威脅。再加上Polygon 的市場推廣策略也十分給力,發展早期借助DeFi 起勢,採用補貼龍頭策略,擴展了Aave、Curve、Uniswap 以及Quickswap 等一眾巨頭;遊戲和元宇宙賽道則採取了投資+孵化的策略進行了廣泛的佈局,帶來一定數量的優質項目;生態對接上面,與ImmutableX 等平台公鏈的深度合作,也共享了這些平台的流量紅利。相信隨著 Polygon 生態的進一步完善,以及 Polygon ZK 生態的逐漸成熟,Polygon 也將迎來另一波可觀的成長,繼續鞏固其公鏈第一梯隊的地位。


三、Arbitrum 項目分析


Arbitrum 介紹



Arbitrum 作為Layer2 的龍頭項目,一直以來都是被光環籠罩著。特別是 2023 年上半年的發幣期間,更是成為了鏈圈的最熱話題之一,一時間萬人朝奉,變成了大家都擠破頭想要加入的 Layer2 生態。而我們在Defillama 的統計數據也能看出,Arbitrum 已然超越了眾多公鏈對手,在總鎖倉量上在ETH,BSC 和TRON 之後排名第四,甚至超越了老牌Layer2 側鏈Polygon,妥妥的Layer2 老大的架勢。


Arbitrum 於 2021 年 5 月上線:Arbitrum One 正式上線乙太坊主網。 2021 年 10 月:Arbitrum Nova 的公共測試網推出。 2022 年,Arbitrum Orbit 的計畫正在穩步推進,它被設計為一個專門用於 NFT 和虛擬實境(VR)應用的 Layer 2 解決方案。這將為虛擬世界的數位資產和應用程式提供更多的擴展性。


 Arbitrum 現在 TVL 高達 59.3 億美金,流通市值 14.5 億美金,FDV113 億美金,在未來 6 個月內沒有新的解鎖。現在的日活地址 15w 左右,轉帳數量 62w 左右,緊跟 Polygon,穩坐第一梯隊。



技術


Arbitrum 是一種二層擴展性解決方案,與Optimistic Rollup 技術路線基本一致,即假設所有交易驗證都是誠實的,但會設定一個挑戰期,期間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挑戰。系統引入了兩種不同角色用來確保交易進行:驗證者 (Verifier) 和聚合者 (Manager)。驗證者負責處理交易,並獲得以太坊作為獎勵,聚合者則負責監控驗證者是否正確的執行了交易。當交易回到以太坊主網之前,會有 7 天的挑戰期,在挑戰期內,所有聚合者都可以交易提出挑戰,如果最後確認交易有問題,作惡者將失去質押的代幣。透過這種方式,只要確保在挑戰期內至少有一名誠實的聚合者,就可以確保 Arbitrum 的安全。


專案主要包括了以下主要產品線:


Arbitrum One: Arbitrum One 基於Optimistic Rollup 技術,透過在以太坊鏈上驗證交易來實現高性能和低成本的智能合約執行。 Arbitrum One 提供了一種快速、便宜的方式來執行以太坊智慧合約,減輕了以太坊網路的擁塞問題,促進了 DeFi 應用和 NFT 市場的效能提升。 Arbitrum One 平台的旗艦 rollup,大部分應用(Defi 和 NFT 等)都在這個產品線上部署。


Arbitrum Nova: Arbitrum Nova 採用 zk-Rollup 技術,透過零知識證明來驗證交易,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 Arbitrum Nova 的引入增加了 Arbitrum 的多樣性,使開發者可以選擇不同的解決方案來建立應用,滿足不同專案的需求。 Arbitrum Nova 主要用於高吞吐量的應用程序,例如遊戲社交應用。


Arbitrum Orbit: Arbitrum Orbit 是 Arbitrum 的生態系統發展計劃,旨在提供工具、函式庫和支持,以促進開發者建構在 Arbitrum 上的應用。 Arbitrum Orbit 的目標是擴大 Arbitrum 生態系統,為開發者提供資源和支持,促進應用的建置和部署。


這三個組成部分共同推動了Arbitrum 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技術選擇和生態系統支持,吸引了更多的開發者和項目,進一步推動了以太坊生態系統的成長。


生態


Arbitrum 生態項目已達600 個,擁有眾多優秀生態項目,如GMX、Radiant、TreasureDAO、Camelot 等,為Arbitrum 帶來了大量使用情境。其中,Treasure DAO、Pirate Nation 等遊戲專案數據呈現爆炸性成長,為 Arbitrum 帶來巨大的活躍度。



優缺點總結


Arbitrum 繼承了Optimistic Roullup 的優點,具有以下優勢:


高效能:Arbitrum 透過優化智慧合約執行方式,提高了交易吞吐量,降低了成本,減輕了以太坊網路擁塞問題。


低成本:由於交易在Layer 2 上執行,Arbitrum 大幅降低了以太坊主鏈上的Gas 費用,降低了用戶參與DeFi 和NFT 市場等活動的成本。


相容性:Arbitrum 與以太坊智能合約相容,支援現有 dApp 和智慧合約的遷移。


安全性:Arbitrum 採用 Layer 2 擴展的安全措施,如 Rollup 技術,確保用戶資金和資料的安全。


生態支援:吸引了以太坊生態內的知名項目,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同時為 DeFi 和 NFT 項目提供成長機會。


Arbitrum 的劣勢則有以下幾點:


中心化:與以太坊主鏈相比,Layer 2 解決方案通常具有更高的中心化程度,可能引發一些安全和信任問題。


新學習曲線:新使用者可能需要學習新的工作流程和使用方法,增加一些使用者的學習曲線。例如需要把 ETH 主網資產透過橋接轉移到 Arbitrum 二層網路等。


網路效應低:需要時間建立足夠的網路效應,吸引更多使用者和開發者。


總的來說,Arbitrum 在提供高效能、低成本和相容性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但仍需要應對一些中心化和網路效應的挑戰。未來,隨著 Layer 2 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採用,Arbitrum 有望提高以太坊生態的可擴展性和用戶體驗。


四、Optimism 項目分析


Optimism 介紹


Optimism 是以太坊的Layer 2 解決方案,將轉帳、智能合約等移到Optimism 鏈上處理,只將處理後的最終結果記錄在以太坊上,大幅降低每筆交易的手續費。


Optimism 計畫在 2020 年初啟動並發布了白皮書,並在 2020 年底推出了測試網,以驗證其技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在測試網路上,開發者和專案可以開始嘗試在 Optimistic Ethereum 上部署智慧合約和應用程式。 2021 年,Optimism 開始積極與以太坊社群合作,以推動 Layer 2 解決方案的發展。以太坊社群意識到擴容是一個迫切的問題,而 Optimism 提供了一個可行的選擇。 Optimism 主網於 2021 年底正式上線。這標誌著以太坊上的第一個 正統的 Layer 2 擴容解決方案的推出。此時,一些 DeFi 專案和去中心化交易所開始遷移到 Optimistic Ethereum 上,以降低交易成本並提高效能。自從自主線上線以來,Optimism 已經獲得了廣泛的採用,並吸引了許多專案在其上部署應用程序,包括 DeFi 專案、NFT 市場和其他以太坊生態系統的應用。


Optimism 的發展歷程顯示出其在解決以太坊網路擁塞和高交易費用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以太坊生態系統中的不斷增長和採用。它代表了 Layer 2 擴容技術在區塊鏈領域的一個重要進展。



技術


談到OP 的技術,一定要說OP Stack。 OP Stack 可以被理解為一組開源軟體元件,允許任何人使用 Optimisitc Rollup 在以太坊上建立自己的 L2 區塊鏈。


OP Stack 由四個主要元件組成:


主網:OP 主網是一個低成本且快速的乙太網路L2 網絡,與以太坊虛擬機EVM 相容。


合約:即實現 OP Stack 核心邏輯和功能的智慧合約。 OP 合約包含狀態轉換系統(STS);詐欺證明(FP);狀態承諾鏈(SCC);以及規範交易鏈(CTC)。


服務:提供資料可用性、同步性以及 L1 和 L2 之間通訊的服務。


工具:用於促進基於 OP Stack 的區塊鏈的開發、測試、部署、監控和調試的工具。


OP Stack 將被建構為一個可分叉的、模組化的、可擴展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為了實現這個願景,所有類型的L2 都需要整合為單一的Superchain(超級鏈),將彼此分離的L2 整合成一個可互通的組合系統,L2 的發布將像今天在以太坊上部署智能合約一樣簡單。它可以讓「一鍵發行代幣」敘事轉變為「一鍵發行鏈」敘事。從本質上講,超級鏈是一個橫向可擴展的區塊鏈網絡,可共享以太的安全性,以及通訊層和開發工具。可以把超級鏈比喻為基於以太坊安全性的 Cosmos,但現在 OP Stack 已經成為 Cosmos Killer。受惠於 OP Stack 即 Superchain 架構,至今已經有 Optimism、Base、Zora、Aevo 和 Public Goods Network 5 個公鏈項目上線,而 opBNB 也在最近正式上線。


在架構上,OP Stack 從下到上可分為六層,分別為:分別是DA Layer 資料可用層、Sequencing Layer 排序層、Derivation Layer 衍生層、Execution Layer 執行層、Settlement Layer 結算層、Governance Layer 治理層。 OP Stack 的每一層都是一個模組化的 API,可以隨意組合和解耦。其中最關鍵的是 DA 層、執行層和結算層,它們構成了 OP Stack 的主要工作流程。


DA 層:資料可用性層是OP Stack 的原始資料來源,可以使用單一或多個資料可用性模組來取得輸入數據,目前最主要的DA 層是以太坊,但未來會有更多鏈。


執行層:OP Stack 中的狀態結構,為EVM 或使用其他VM 提供了可能性,增加了對以太上發起的L2 交易的支持,同時在將交易發佈到以太的綜合成本中增加了每筆交易的額外L1 資料成本。


結算層:此層匯集了 OP Stack 上的 L2 交易數據,在 L2 確認訊息後將資訊傳送到目標鏈,以完成結算。未來,它還有望訪問 ZK 和其他有效性證明機制,以彌合不同鏈之間的差距,甚至連接 OP 系統 L2 和 ZK 系統 L2。



生態


DeFi 永遠是公鏈的重頭戲,DeFi 專案的繁榮、創新會吸引、容納大量的流動性,就像為引擎注入燃油一樣,盤活整個公鏈生態。 OP 的 DeFi 生態比較完善,去中心化交易所、借貸等一應俱全。例如 Velodrome 是 OP 上最大的 DEX,Sonne Finance 是 OP 的原生借貸平台,也是藉貸計畫中 TVL 第二大的。


在GameFi 領域,很遺憾OP 這邊實在是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項目,這邊既沒有Tresure DAO 那種「鏈遊任天堂」,也沒有Trident 這個創新的Risk to Earn 之類。但遊戲這塊,OP 也有個殺手鐧,就是基於 Op Stack 做的 Op Craft。全鏈遊戲是一個新的範式,提到純鏈上游戲,你肯定首先想到的是黑暗森林,而把純鏈上游戲再拓展一下,現在一個流行的詞叫做Onchain Autonomous World(鏈上自主世界) ,也許是最符合區塊鏈特性的玩法,源自於遊戲,但又高於遊戲。這個時髦詞彙,就是 Op Craft 首創的。



優缺點總結


Optimism 有四大優勢:EVM 等效性、資料安全性、速度和成本。


Optimism 是最相容 EVM 的鏈之一,它的重點是更進一步並與 EVM 等效。 Optimism 能夠使用其 Optimistic 虛擬機 (OVM) 支援任何以太坊應用程序,該虛擬機是與 EVM 相容的虛擬機。開發人員能夠將任何基於以太坊的 dApp 部署到 Optimism 上,幾乎不需要架構變更。這允許構建在以太坊上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s)無縫整合到 Optimism 上。


Optimism 的 rollup 架構,可以從以太坊主網獲得安全性。交易在 Optimism 上處理,但交易的資料被寫入並儲存在以太坊上。這允許 Optimism 在保持可擴展性的同時繼承以太坊的安全性。


Optimism 能夠根據交易的性質實現 10-100 倍的可擴展性改進。 Optimism 具有近乎即時的交易最終性,使用戶能夠幾乎立即檢查其交易結果。


Optimism 的交易也很便宜,成本只是以太坊交易成本的約 1%。


Optimism 有三個主要缺點:取款時間長且成本高昂、網絡參與者之間潛在的激勵錯位以及底層的 L1 審查交易。


由於詐欺證明有 1 週的挑戰期,透過官方 Optimism 橋接提款需要 1 週的等待期。使用網路時需要注意的重要一點,因為通過主橋的提款一旦提交就無法取消。由於橋中實施的安全措施,透過主橋取款成本高昂,可能花費超過 100 美元。如此長且代價高昂的退出期可能會對採用和可組合性產生負面影響。


該網路依靠被激勵的驗證者來挑戰欺詐性提案,如果欺詐性提案較少或沒有,驗證者從操作節點中獲得較少或沒有獎勵,因為他們只有在成功挑戰欺詐性提案時才會獲得獎勵。這會抑制驗證者營運節點。


如果特定交易具有足夠的價值,Sequencer 可能會賄賂以太坊礦工,以允許欺詐性提議在計算檢查期間以非常低的成本通過。


五、opBNB 和COMBO 項目分析


opBNB



opBNB 是一個基於OP Stack 技術建構的BSC 上的二層網路(Layer2),與以太坊Optimism Rollup 一樣,opBNB 透過鏈下計算交易資料並打包,統一提交給Layer1 來提升網路的效能,最終實現高TPS、低Gas 費用和與Layer1 一致的安全性。


2020 年,在以太坊網路擁塞之時,BSC 的推出為用戶和開發者提供了快速、安全、低成本的去中心化應用環境。然而,隨著 GameFi 等交易量的激增,BSC 在某些時候也面臨網路擁塞和 Gas 費高的問題,原有的設計和架構已經難以滿足可擴展性需求。在這種情況下,opBNB 應運而生,為解決 BSC 的擴展性問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OP Stack 的開源性,可以讓開發人員輕鬆的利用OP 組建開發Layer2 公鏈,例如Coinbase 的Base 也是基於OP Stack,不同之處在於Base 是以太坊L2,而opBNB 是BSC 的L2。 BNB 選擇OP 而不ZK,主要還是OP 的實用性,簡單易上手,定制化程度高,真正實現了EVM 兼容,可以快速落地到應用的開發以及用戶的使用中去,而ZK 敘事大,開發難度高。


相較於以太坊,BSC 稱得上「快速」,opBNB 則是快上加快。 opBNB 將把 Gas 限制“提高到驚人的 100M”,超過了 Optimism 的 30MGas 限制,每秒處理 4000+ 轉帳交易,每筆交易的平均成本低於 0.005 美元。


背靠BNB 的大生態,opBNB 具有先天優勢,可以很順利的承接BNB 生態項目,DeFi 項目包括衍生性商品交易平台OpenOcean,近期大熱的Goose Finance 和BabySwap,跨鏈橋Orbit Bridg e 等;GameFi 專案有足球遊戲Ultimate Champions,元宇宙遊戲SecondLive,Mobox 的NFT Farmer,以及馬上要上線的Cards Ahoy 等等。



COMBO


與前面詳述的3 個公鏈項目不同,COMBO 是一個專注於Web3 遊戲的二層網絡,於今年4 月開放測試網。基於 BNB Chain 的 COMBO 與 opBNB 相似,COMBO 採用了 Optimistic Rollup 二層技術,可以達到 5,000 TPS 速度,並且 Gas 費用能夠低至 0.001Gwei。


為了方便遊戲開發者,COMBO 與眾多基建專案的合作關係,讓COMBO 擁有了全面的鏈上開發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全端開發工具包:為遊戲開發者提供了一套全面的工具和資源,涵蓋前端和後端開發,包括框架、函式庫、文件、文件、測試工具等等;


ComboUp:為開發人員提供一個隨時可用的環境,用於啟動遊戲和應用程序,並提供模板、模組和基礎結構,加速開發和部署過程;


Web3 遊戲解決方案與生態:提供資產所有權、去中心化市場以及與其他基於區塊鏈的遊戲的互通性等功能,並聚集開發者和玩家,共建一個完整的遊戲生態;


COMBO 的生態佈局都是圍繞著遊戲和元宇宙賽道展開的,從底層基礎設施、網路、安全,到錢包、資料、NFT市場等基礎應用,且有重量級元宇宙計畫Lifeform、Ultiverse 以及SecondLive 等支持,雖然不算龐大,但也五臟俱全。



專案至今共融資4000 萬美元,其中幣安領頭1200 萬美元。今年 6 月,COMBO 團隊已向生態基金撥款 8000 萬美元,用於支持在 COMBO 上創建 Web3 遊戲的開發人員,並且為他們顧問和遊戲行業資源,幫助 Web3 遊戲開發過程。對於 COMBO 生態項目,也有機會拿到$100,000 COMBO 代幣的 Grants,以及進一步的策略投資。


COMBO 之於 BNB 與 Optimistic Rollup,類似 Immutable 之於 ETH 和 ZK Rollup。兩個都是遊戲專屬鏈,都背靠 BNB 和 ETH 的這樣的大生態,分別採用了兩個最主流的二層技術。兩個平台都有拳頭遊戲/元宇宙產品,Immutable 是 Gods Unchained,COMBO 則是 SecondLive。透過SecondLive 的元宇宙賽道的影響力和話題性,金主爸爸幣安的加持,以及其本身對元宇宙和遊戲賽道的深耕,相信COMBO 生態一定也能趁著遊戲和元宇宙賽道的蓬勃發展爆發一輪成長。


總結


本篇投研發長文,我們開啟了Layer2 的分析,且主要基於OP 賽道分析了以側鏈技術為基礎的Polygon PoS,以Optimistic Rollup 技術為基礎的Arbitrum、Optimism,以及同樣以Optimistic Rollup 為底層技術但是BNB 生態的opBNB 和COMBO。


整體看來,Rollup 是Layer2 賽道的主流方案,在安全性、速度、可擴展性和費用各方面相對於原Layer1 主網有較大改善和提升。當然Rollup 方案也有一些存在的問題,特別是OP 挑戰期導致的提款延遲,跨鏈橋導致互通性低,支持的資產種類有限,資產流動性碎片化,以及中心化排序器等問題,再加上本身Rollup 技術的一些可能的安全漏洞與隱患,也是許多用戶顧慮的點。如何解決以上問題,降低 OP 提款等待期的影響,提升資本效率和提升安全性,以及去中心化排序器等將是 OP 賽道未來需要不斷改進的內容。


本文介紹的5 個Layer2 公鏈項目,其中3 個是以太坊生態,2 個是BNB 生態;1 個是側鏈技術(Polygon PoS ),4 個是OP 架構。可以說這 5 個項目都是 Layer2 及 OP 賽道的掌上明珠,背負著生態發展的大任。當然還有其他基於 OP 技術的二層公鏈,例如 Metis,Boba,Mantle 等,也是當下 OP 生態的頂樑柱,因文章篇幅有限無法進一步展開分析。


在最後的篇幅裡,因為大家常把 Optimism 和 Arbitrum 對比,我們也再來談談兩者在技術和非技術層面的差異。


從技術層面來看,主要有爭議解決方式的差異。 Optimism 遇到挑戰時,都依賴以太坊 EVM 運行,而 Arbitrum 則使用鏈下爭議解決流程將爭議減少到一筆交易中的一個步驟,然後再將結果發送到 EVM 進行最終驗證。所以 Optimism 在爭議解決流程上會比 Arbitrum 更簡單,在速度和費用上也會佔一定優勢。


市場角度來看,Arbitrum 和Optimism 在交易數據和性能上的差異不大,都在一個水平,可能Arbitrum 略有領先;市場估值也不分伯仲,市值分別為13.6 億和13.2 億美金。在市場策略上,Optimism 走的是OP Stack 的水平擴張模式,吸引更多開發者在平台上發布二層公鏈,且運用了強大的B 端資源推動了幣安、 Coinbase 等大生態的加入;而Arbitrum 則是選擇了基於Arbitrum Orbit 為框架的垂直生態佈局,並且在積極佈局Layer3 賽道,推出了XAI Games,實現更高的性能。


再來看看 GameFi 領域,Arbitrum 的生態暫時領先 Optimism。雖然 Optimism 有 OP Craft,但從火爆程度上來看,完全比不上 Arbitrum 的 TreasureDao,對於 GameFi 的專屬支持,也不如 Arbitrum Nova 這個高頻交互的專屬鏈,以及 XAI 這個 Layer3 遊戲專屬鏈。


總的來看,Arbitrum 和 Optimism 兩個專案在技術和市場層面各有特色,各有專注。相信隨著 Layer2 賽道的格局的內卷,競爭會越發白熱化,各個公鏈都會基於各自的優勢不斷為用戶帶來更高性能,更全生態,更好體驗的公鏈產品。我們將在下一篇集中探討 ZK 和 Validium 賽道的幾條 Layer2 公鏈,來分析一下 ZK 賽道的整體發展情況,敬請期待!


原文連結



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訂閱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帳號: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本平台現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協議,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帳戶, 可以登錄 後發表評論
選擇文庫
新增文庫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庫
僅自己可見
公開
保存
糾錯/舉報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