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掃碼下載APP

從Polygon、Morpho再到WLFI:Aave屢成「墊腳石」,DeFi君子協議形同紙糊?

2025-08-25 12:43
閱讀本文需 7 分鐘
口碑和誠信的約束,在越發渾濁的市場還有用嗎?
原文作者:老陸(@Luyaoyuan1),加密 OG


編者語:上週末(8 月 24 日),Aave 與 WLFI 團隊圍繞“Aave 應獲得 WLFI 代幣總供應量 7%”一代貨幣波動產生分歧。爭論起源於 2024 年 12 月 WLFI 團隊發布了「在以太坊主網上啟動 Aave V3 實例」提案,並獲得通過。該提案顯示 Aave 將作為 WLFI 的借貸生態合作夥伴,WLFI 將在其 Aave v3 實例中採用與 Aave 主網一致的儲備因子參數設計。作為合作對價,AaveDAO 將享有該實例所產生的 20% 協議費用,並將分配得到 WLFI 代幣總供應量的約 7%,這部分代幣擬用於參與 WLFI 後續治理、提供流動性激勵以及推動其平台去中心化進程。


然而事件在近期出現戲劇性轉折。昨天晚間,疑似 WLFI Wallet 團隊成員、推特用戶 @0xDylan_  推文否認「Aave 將獲得 WLFI 總量 7% 代幣」的提案關聯訊息。對此,Aave 創辦人 Stani.eth 迅速回應,指出該提案係由 WLFI 團隊自行撰寫並提交,且經 Aave DAO 依法投票通過,其本人還附上了原始提案連結作為憑證。



值得關注的是,這並非 Aave 首次陷入此類爭議。先前也曾出現過數次專案方藉由與 Aave 的「合作」或「提案」名義取得聲譽背書,最終卻未兌現承諾的情況。這類事件揭露出更深層的問題:DAO 治理提案雖具一定程度的約束意義,但當合作一方中心化程度較高、拒絕履行提案時,鏈上治理究竟能否有效執行?在缺乏傳統法律架構明確支持的脈絡下,DeFi 計畫如何突破「君子協議」式的信任困局,建立更可靠的合作執行機制?這已成為擺在 Aave 乃至整個 DeFi 領域的現實挑戰。


加密 OG @Luyaoyuan1 也撰寫了相關推文,細數 Aave 往年“被詔”的經歷,以下為推文內容:


2021 年 4 月,Polygon(市值約 40 億美元)激勵 160 萬美元的市值 15%億),對當時的 AAVE 來說只是錦上添花,主網的數據高速增長,無數 L2 都在拋來橄欖枝,但對 DeFi 生態尚屬貧瘠的 Polygon 而言,卻是雪中送炭。


在 Swap 領域:Uniswap 直到 2021 年 12 月才正式部署到 Polygon,在此之前一直是 QuickSwap 佔據主導。


在藉貸領域:Polygon 上也曾湧現出不少 Fork 主網借貸產品的協議,但安全性堪憂,爆發過 EZLend 這類無數次攻擊事件。


40M 的激勵疊出 10 億 以上的 TVL,Matic 從 0.4 一路狂奔到 21 年 12 月的 2.6,這雖然不完全是 Aave 的原因,雖然這並非完全歸功於 Aave,但影響無疑是深遠的。那個年代的估值邏輯更為「樸素」——資金沉澱決定估值,有活水就有活錢,不像現在 10 億美金的 TVL 已經隨處可見,Polygon 與 Aave 的合作,長期被視為公鏈與應用雙贏的經典範例,也成為後來人效仿的模板。


轉到 2024 年 12 月,由於 Polygon 跨鏈橋中 13 億美元的資產該放在 Morpho 還是 Aave,引發了激烈爭論。 Polygon 一度猶豫,而 Aave 表示了這樣做的風險並強硬回應,Aave 調整了 Polygon 借貸平台的參數,LTV 設為 0,意味著存款再多也無法藉款,凍結流動性,甚至考慮退出 Polygon,最終,Polygon 兩邊都沒選,橋上資金維持原狀,Aave 自此對 Polygon 保持高度謹慎。


至於 Morpho,它的故事頗具戲劇性。最初只是 Aave/Compound 的利率優化層,後來卻獨立推出 Morpho Blue,憑藉強悍的 BD 能力迅速擴張,爭奪市場份額,成為 Aave 最具威脅的對手。他們的策略是盡可能遊說各類鏈上資金方將流動性遷移至 Morpho,與 Aave 正面競爭。


以上故事不免引出幾個問題:


Polygon 當初非要選 Aave 合作不可嗎?沒有 AAVE,Polygon 的生態能否如此快速啟動?還是會安全事件頻傳無人問津?


Morpho 的行為究竟算什麼?這是市場創新還是「吃人家奶長大再反咬一口」?


Polygon 在利益面前,是否還記得當年的雪中送炭,還是早已將那份恩情拋諸腦後?


Aave 的故事還在繼續,類似的情景又在 WLFI 與 Aave 之間重演,借勢借了,背書背了,後續雙方發展會如何?兩年後我再挖出來。


來自 Dough Finance 的產品你怕嗎?專案之間是這樣,人之間呢?


(以上內容僅基於公開資訊撰寫,不涉及任何頭寸或利益關係,請讀者自行判斷與評估風險。)


pix>


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訂閱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帳號: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本平台現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協議,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帳戶, 可以登錄 後發表評論
選擇文庫
新增文庫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庫
僅自己可見
公開
保存
糾錯/舉報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