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掃碼下載APP

從XPL插針事件,看Perp協議的未來與300億分潤市場

2025-08-27 22:09
閱讀本文需 13 分鐘
新一代協議不僅要解決風險問題,還要重新分配紅利。誰能做到這兩點,誰就有機會定義下一代的 DeFi 永續合約市場。
原文來源:AZEx 社群



1. 歷史回顧: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8 月 26 日凌晨,XPL 在 Hyperliquid 上經歷了幾分鐘的“過山車”:


05:36 巨額買單掃空訂單簿,單筆交易規模從幾萬到幾十萬美元不等,XPL 價格被迅速推高。


05:36–05:55 標記價因內盤撮合占主導,跳升幅度遠超 CEX 外盤參考,導致大量空頭部位跌破維持保證金。系統啟動清算:清算單直接打進訂單簿,形成「掃簿 → 清算 → 再掃簿」的正回饋,不斷推高 XPL 價格。


05:55  價格暴漲至高點,十分鐘內漲幅接近 +200%,同時巨鯨帳戶完成獲利了結,單分鐘盈利超過 1,600 萬美元。部分空頭帳戶則在數分鐘內被清算數百萬美元。


05:56  市場深度恢復,價格快速回落,XPL 合約市場重回「常態」,但一批空頭帳戶已經血本無歸。幾乎同時,Lighter 平台上的 ETH 永續價格也出現插針,短暫被打到 5,100 美元。


這顯示:這並不是單一平台的問題,而是整個 DeFi 永續合約結構性風險的集中暴露。


2. 這些情況造成了什麼?


巨鯨大賺,空頭血虧。低槓桿套保黨也中招。


很多人以為 1 倍槓桿套保等於「無風險」。但在這次事件中,即便是提供大量抵押的 1 倍槓桿空單,也在插針中被清算,損失數百萬美元。這讓不少用戶得出結論:「以後不碰這種隔離市場」。但真相遠比這更複雜。


3. 核心問題:訂單簿模型的結構性缺陷


在 XPL 事件後,很多討論集中在「單一預言機依賴」或「缺乏部位上限」。但這些都沒抓住問題的核心。


Perp 協定本身有多種實作路徑:

Orderbook(訂單簿驅動程式)

Peer-to-Pool(池子對手盤)

以及 AMM/Hybrid 的混合形態


今天出問題的,是訂單簿型實作。它的結構性缺陷在於:


有效深度與籌碼分佈

1. 訂單簿看起來深,但實際能承受的有效深度取決於籌碼分佈。

2. 當籌碼集中在少數大戶手中時,就算推幾個點,就能引發連鎖反應。


價格錨定依賴內盤成交

1. 在薄弱市場裡,訂單簿成交會直接主導標記價。

2. 即使有預言機,只要外在現貨錨點不夠強,這個依賴就是軟肋。


清算與訂單簿形成正回饋

1. 清算單本身需要進訂單簿 → 進一步推動價格 → 引發更多清算。

2. 在流動性稀薄的市場,這是「必然的踩踏」,而不是偶然事故。


至於「給單一使用者設倉位上限」這種措施,其實沒有意義。因為倉位完全可以被拆分到多個子帳戶或錢包,市場層面的風險依舊存在。所以,插針不是壞人的操縱,而是訂單簿機制在低流動性條件下的宿命。


4. 回到本質:永續合約到底在解決什麼?


當你說「我要看多 ETH」,背後實際發生了什麼?

-如果是現貨交易,你掏 1000U 買 ETH,漲了就賺錢,跌了就虧錢。

-如果是永續合約,你掏 1000U 保證金,可以開 10 倍多單,撬動 1 萬 U 的倉位,在放大收益的同時,風險也隨之放大。


這裡要問兩個關鍵問題:

錢從哪裡來?

你的獲利,必然來自對手盤(做空的人),或 LP 提供的資金池。

價格是誰決定的?

傳統市場:訂單簿成交直接反映價格,買得多價格就上升,這是市場趨勢的回饋機制。

鏈上永續:大多數協議(如 GMX)並沒有自己的撮合簿,而是依賴 CEX 預言機價格。


5. 預言機模型的問題


預言機的價格通常來自 CEX 的現貨成交,這意味著鏈上的成交量無法回饋價格。


雖然預言機有延遲,但更本質的問題是:

你在鏈上開了 1 億 U 的倉位,外部現貨並沒有對應的成交量。

也就是說,鏈上的交易需求無法反過來影響價格,風險在系統裡被「積壓」。


這和訂單簿模型剛好相反:訂單簿價格反饋過快,容易被操縱;預言機價格反饋滯後,風險容易被延遲釋放。


6. 基差與資金費率


這就帶來另一個關鍵問題:現貨與合約的價差(基差)如何矯正?


在傳統市場,如果看多的人遠多於看空的人,合約價格會高於現貨。


永續合約引入資金費率機制來調節:

多單過多 → 資金費率轉正,多頭要付費給空頭;

空單過多 → 資金費率轉負,空頭要付費給多頭。


理論上,資金費率可以把合約價格錨定回現貨。


但在鏈上 perp,情況更複雜:如果現貨市場深度不足,資金費率再高也未必能矯正基差。特別是冷門品種,鏈上合約可能長期偏離現貨,變成一個幾乎獨立的「影子市場」。


7. 鏈上深度的幻覺


很多人以為,只有冷門品種才容易被操縱,頭部資產不會有問題。但事實是:鏈上現貨的真實深度,遠遠沒有想像那麼高。


就拿各生態的前三代幣來說:

-在 Arbitrum,除 ETH 外的主流代幣,其深度在 0.5% 的價差區間內往往只有數百萬美元。

-在像 Uniswap 這樣的頭部 DEX 上,即使是 UNI 這樣的「生態幣」,它的鏈上現貨深度也不足以支撐數千萬美元規模的瞬時衝擊。


這代表什麼?

有效深度往往遠低於帳面深度,尤其當籌碼集中時,實際承受力較弱。

在這種環境裡,價格操縱的門檻並不高。即便是生態前三的代幣,也可能在極端行情下被輕易推高或壓低。


換句話說:鏈上 perp 的結構性風險,不是冷門市場的「特例」,而是整個生態的「常態」。


8. 新一代協議設計的方向


從這次 XPL 插針事件中,我們更清楚地看到:問題並不是某個平台的漏洞,而是現有訂單簿與鏈上流動性的結構性矛盾


因此,如果要討論「新一代 Perp 協議」,至少有三個方向值得深入:


1. 風控前置:每一筆開倉、swap、增減流動性前、開關倉都應該先模擬執行後的市場健康度。如果風險超過門檻,就提前限製或調節,而不是等倉位跌破維持保證金後才被動清算。

2. 現貨池連動:目前鏈上的主要模式,要麼回饋過快(訂單簿),要麼回饋滯後(預言機)。一個更優的方向是:讓合約部位與現貨池產生連動,在風險累積時,透過現貨市場的深度變化來緩衝或稀釋。這樣既避免延遲積壓,也減少瞬間踩踏。

3. LP 優先保護:無論是訂單簿還是 Peer-to-Pool,LP 都是最脆弱的一環。新一代協定需要把 LP 的風控機製寫在協定層裡,讓 LP 風險透明、可控,而不是最後的被動接盤。


9. 實務上的探索與機會


說方向容易,真正落地卻很難。


但已經有一些新的嘗試在發生:

風控前置:在交易執行前,先模擬市場健康度,提前過濾風險。

合約與現貨池連動:讓部位與現貨流動性產生回饋,避免風險積壓或瞬時踩踏。

LP 優先保護:把 LP 風控寫進協定層,而不是讓 LP 被動兜底。


同時,我們不能忽視一個更大的市場事實:

永續合約市場每年產生超過 300 億美元的手續費和分潤。過去,這塊蛋糕幾乎只被少數中心化交易所和專業做市商瓜分。如果新一代協議能結合 AMM 技術,把「做市」拆解為池化的流動性提供,那麼 更多普通參與者就能分享這份市場紅利。這不僅是風控上的創新,更是激勵機制的重建


在這些探索中,有些新專案也開始嘗試不同路徑。例如 AZEx 基於 Uniswap v4 Hook 機制,正在嘗試將「執行風控 + 動態資金費率 + 極端情況下的市場凍結」與「LP 池化分潤」結合。


下週,AZEx 將開放測試網,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透過 [https://x.com/azex_io] 取得最新進展。


10. 結語


XPL 插針事件提醒我們:風險,不在圖表裡,而在協議裡。


今天的 DeFi 永續合約,大多還是訂單簿驅動。只要流動性不足、籌碼集中,就必然會重演類似的故事。


新一代 Perp 協議的真正競爭,不是 UI、積分或返傭,而是:我們能否設計一套新的 Perp 協議,讓“價格發現、風控、LP 保護”形成閉環,而不是在極端行情中一次次踩踏?能否把 300 億美元的市場分潤,從少數人手中還給更多的參與者。


新一代協定不僅要解決風險問題,還要重新分配紅利。誰能做到這兩點,誰就有機會定義下一代的 DeFi 永續合約市場。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律動BlockBeats觀點



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訂閱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帳號: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举报 糾錯/舉報
本平台現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協議,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帳戶, 可以登錄 後發表評論
選擇文庫
新增文庫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庫
僅自己可見
公開
保存
糾錯/舉報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