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1 日,華盛頓特區。聯準會總部的會議室裡坐滿了人,這些人在幾年前還被視為金融體系的麻煩製造者。 Chainlink 的創始人、Circle 的總裁、Coinbase 的 CFO、貝萊德的 COO,他們和美聯儲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面對面坐著,討論穩定幣、代幣化和 AI 支付。
這是聯準會第一次舉辦支付創新會議。會議不對外開放,但全程直播。議程表上寫著四個議題:傳統金融與數位資產的整合、穩定幣的商業模式、AI 在支付上的應用、代幣化產品。每個議題背後,都是數兆美元的市場。
沃勒在開場時說了一句話,「這是聯準會在支付領域的新時代,DeFi 產業不再被視為可疑或受到嘲笑。」這句話在加密圈傳開後,比特幣當天漲了 2 個點。在開場致詞中沃勒也說,「支付創新發展很快,聯準會需要跟上。」
本次支付創新會議共有四場圓桌對話,動察 Beating對其內容進行了歸納整理,以下為本次會議的核心話題與內容:
沃勒提出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一個叫“精簡版主帳戶”的概念。
聯準會的主帳戶,是銀行接入聯準會支付系統的通行證。有了這個帳戶,銀行可以直接使用 Fedwire、FedNow 這些支付軌道,不用透過中間商。但主帳戶的門檻很高,審核流程漫長,許多加密公司申請了多年都沒拿到。
Custodia Bank 是個典型案例。這家懷俄明州的加密銀行在 2020 年開始申請主帳戶,被聯準會拖了兩年多,最後把聯準會告上法庭。 Kraken 也曾經遇到類似的問題。
沃勒說,許多支付公司不需要主帳戶的全部功能。它們不需要向聯準會借錢,不需要日間透支,只需要接入支付系統。所以聯準會正在研究一種「精簡版」,給這些公司基礎的支付服務,同時控制風險。具體來說,這個帳戶不支付利息,可能會設定餘額上限,不能透支,不能藉款,但它的核准流程會快很多。
聯準會理事沃勒
這個提議意味著什麼?穩定幣發行商、加密支付公司,可以直接接入聯準會的支付系統,不用再依賴傳統銀行。這會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這是聯準會第一次正式承認,這些公司是合法的金融機構。
第一個專題討論的主題是「傳統金融與數位資產生態的融合」。主持人是 Jito Labs 的首席法務官麗貝卡·雷蒂格,台上坐著 Chainlink 的聯合創始人謝爾蓋·納扎羅夫、Lead Bank 的 CEO 傑基·雷塞斯、Fireblocks 的 CEO 邁克爾·肖洛夫,還有紐約梅隆銀行的資金與存託憑證全球主管詹妮弗·巴克。
從左至右分別是 Jito Labs 的首席法務官麗貝卡·雷蒂格、Chainlink 的聯合創始人謝爾蓋·納札夫邁克爾·肖洛夫、紐約梅隆銀行的資金服務與存託憑證全球主管詹妮弗·巴克
Chainlink 聯合創始人納扎羅夫開門見山地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互操作性創始人納扎羅夫開門見山地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互操作性創始人。區塊鏈上的資產和傳統金融系統之間,缺乏統一的合規標準、身分驗證機制和會計架構。由於創建新鏈的成本降低,鏈的「碎片化」正在加劇,這讓統一標準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
他向聯準會喊話,必須讓支付系統能夠與穩定幣和代幣化存款互通。他表示,支付領域代表了數位資產經濟的買方,如果聯準會能在風險管理上給出清晰的框架,美國就能在全球數位支付創新中保持領先。
他指出,一年前根本無法想像會在聯準會討論「受監管的 DeFi」,這本身就標誌著一個積極的趨勢。納扎羅夫預測,未來 2 到 5 年將出現一個混合模式:「合規的 DeFi 變體」(Regulated DeFi Variant),即透過智慧合約來自動化合規流程。
Lead Bank CEO 雷塞斯認為,即使有了傳統金融與數位生態融合的藍圖,大多數銀行也根本還沒準備好處理這種融合。傳統銀行缺乏錢包基礎設施,缺乏處理加密貨幣出入金的系統,銀行內部更缺乏「理解區塊鏈產品的人才」。
她進一步將問題歸納為認知和能力的差距,並強調最大的障礙不是科技本身,而是「銀行金融服務核心團隊的知識和執行能力」。這些核心團隊因為缺乏理解和判斷新興區塊鏈產品的能力,導致他們根本不知道如何有效監管或監督這些新業務。
這種準備不足在零售端尤為明顯。雷塞斯提到,雖然目前針對機構的 KYC 系統已經比較成熟,但零售用戶還是很難接觸到這些工具。這暴露出一個尷尬的現實:即便銀行有心參與,它們的服務能力也僅限於少數機構客戶,距離大規模應用還很遙遠。
這場對話也談到了 AI 詐欺問題,這引出了鏈上交易的「可逆性」討論。傳統電匯可以撤銷,但區塊鏈交易是最終的,如何在保持鏈上最終性的同時滿足監管對可撤銷流程的要求,是一個嚴峻挑戰。雷塞斯呼籲監管者要「慢而穩」地推進,因為「創新總是很棒的,直到自己的家人都被騙了。」
Fireblocks CEO 邁克爾·肖洛夫則將討論引向了更深層的經濟和監管問題。他指出,穩定幣可能會重塑信貸市場,進而影響聯準會的貨幣政策。他也點出一個具體的監管模糊地帶:將銀行的「代幣化存款」放在公共區塊鏈上,銀行的責任尚不明確,這是當前阻礙銀行專案推進的關鍵問題。他呼籲進一步研究數位資產如何改變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以及聯準會在其中的角色。
最後,來自紐約梅隆銀行的詹妮弗·巴克給出了一份“期待清單”,列出了傳統銀行希望監管者優先解決的四個事項:讓支付系統 24 小時運轉,制定技術標準,加強欺詐檢測,建立穩定幣和代幣化存款的流動性和贖回框架。
第二個專題討論聚焦穩定幣。主持人是 Multicoin Capital 的聯合創始人凱爾·薩馬尼,台上坐著 Paxos 的 CEO 查爾斯·卡斯卡里拉、Circle 的主席希思·塔伯特、Fifth Third Bank 的 CEO 蒂姆·斯彭斯,還有 DolarApp 的 CEO 費爾南多·特雷斯。
從左到右分別是 Multicoin Capital 聯合創始人凱爾·薩馬尼、Paxos CEO 查爾斯·卡斯卡里拉、Fifth Third Bank CEO 蒂姆·斯彭斯、DolarApp CEO 費爾南多·特雷斯主席希思·塔伯特
今年 7 月美國通過了《GENIUS 法案》,要求穩定幣發行商必須持有 100% 的高品質短期資產,主要是現金和美國國債。這個法案生效後,合規穩定幣的比例從年初的不到 50% 漲到了 72%。其中,Circle 和 Paxos 是最大的受益者。 USDC 在今年第二季的流通量達到 650 億美元,佔全球市場的 28%,年內成長超過 40%。
在用例方面,斯彭斯代表銀行給出了最務實的看法。他認為,穩定幣最強大、最直接的用例是「跨境支付」,因為它實實在在地解決了傳統清算延遲和外匯風險的痛點。相較之下,AI 代理商貿所需的可程式性則是更長遠的未來。
DolarApp 的特雷斯也從拉美視角補充,對這些本幣不穩定的國家來說,穩定幣不是投機工具,而是必需的保值手段,提醒了在場以美國為中心的決策者,穩定幣的應用場景遠比他們想像的更廣闊。
卡斯卡里拉指出了業界最大的成長困擾:使用者體驗。
他把現在的 DeFi 和加密貨幣比喻為早期的「撥接上網」,直言 DeFi 和加密貨幣還沒有被充分抽象化。他認為,只有當區塊鏈技術被很好地抽象化,變得「隱形」,大規模採用才會發生。 「沒有人知道手機是如何運作的…但是,每個人都知道如何使用它。加密貨幣、區塊鏈、穩定幣需要像那樣。」
卡斯卡里拉盛讚了 PayPal 這樣的公司,認為它們將穩定幣整合到傳統金融可用性轉變的早期跡象。
Circle 的塔伯特和 Fifth Third Bank 的斯彭斯也參與了討論,他們代表傳統銀行的立場,出現本身就是一個信號。
斯彭斯首先試圖重塑銀行的身份,他提議用“ScaledFi”(規模化金融)來取代“TradFi”(傳統金融),並表示銀行“老”的身份“是最不有趣的事情”。
他也指出,穩定幣不會耗盡銀行的「資本」,但會耗盡「存款」。真正的威脅在於,如果穩定幣被允許支付利息(即使是偽裝成類似 Coinbase 發放 USDC 補貼這樣的「獎勵」),將會對 銀行信用的形成構成重大威脅。
銀行的核心功能是吸收存款並發放貸款(即信用創造),如果穩定幣憑藉其靈活性和潛在利息吸走了大量存款,銀行的放貸能力將萎縮,從而威脅到整個經濟的信用體系。這類似於早期的貨幣市場共同基金(MMMFs)對銀行體系的衝擊。
第三個專題討論的主題是 AI。主持人是 Modern Treasury 的 CEO 馬特馬庫斯,台上坐著 ARK Invest 的 CEO 木頭姐姐、Coinbase 的 CFO 阿萊西婭·哈斯、Stripe 的人工智能主管艾米麗·桑茲,和 Google Cloud 的 Web3 策略主管理查德·威德曼。
木頭姊預測,AI 驅動的「代理支付系統」,即 AI 正從「知道」轉向「執行」,能代表用戶自主做出金融決策(如支付系統」,即 AI 正從「知道」轉向「執行」,能代表用戶自主做出金融決策(如支付、購買、投資)。這將帶來巨大的生產力釋放。她斷言:「我們相信,隨著這樣的突破和生產力的釋放,未來五年的實際 GDP 增長可能會加速到 7% 或更高。」
ARK Invest CEO 木頭教練
Stripe 的艾米麗·桑茲從實踐角度強調,雖然 AI 代理購物(如透過 ChatGPT 一鍵結帳)的用例已經出現,但緩解詐欺風險仍然是「最緊迫的挑戰之一」。商家必須清楚定義他們的系統如何與這些 AI 代理互動,以防止新型詐欺。
在金融效率提升方面,AI 的成效也是驚人的。 Coinbase 的阿萊西亞·哈斯表示,Coinbase 預計到年底將有半數程式碼由 AI 機器人編寫,研發人力幾乎翻倍。而在金融對帳方面,處理加密交易的對帳 1 人花半天即可完成,而處理等量的法幣交易則需要 15 人花費三天的時間,由此可見 AI 和加密技術大大降低了營運成本。
討論的第二個共識是,AI 代理需要一種新的、原生的金融工具,而穩定幣是天然的解決方案。
Google Cloud 的理查德·威德曼解釋說,AI 代理商無法像人類一樣開設傳統銀行帳戶,但它們可以擁有加密錢包。穩定幣為此提供了完美的解決方案,它具有可編程性,且特別適合 AI 驅動的自動化微交易(例如兩美分的支付)和機器對機器(M2M)的結算。
Coinbase 的阿萊西婭·哈斯對此進行了補充,認為穩定幣的可編程性以及日益清晰的監管環境,使其成為 AI 驅動交易的理想選擇。 AI 公司極快的變現速度(ARR 增速是 SaaS 公司的 3-4 倍)也要求支付基礎設施必須接入穩定幣這樣的新支付方式。
同時,穩定幣和區塊鏈技術提供了新的防詐騙工具,例如利用鏈上交易的可見性來訓練 AI 詐騙模型、地址白名單/黑名單機制,以及交易的最終性(商家沒有退單風險)。
第四個專題討論的主題是代幣化產品。主持人是 Brevan Howard Digital 的創投主管科琳·沙利文,台上坐著富蘭克林鄧普頓的 CEO 珍妮·約翰遜、DRW 的 CEO 唐·威爾遜、貝萊德的 COO 羅布·古德斯坦,還有摩根大通 Kinexys 的聯合主管卡拉·肯尼迪。
從左至右分別是 BHD 科琳·沙利文、富蘭克林鄧普頓 CEO 珍妮·約翰遜、貝德福德 COO 首席執行長、摩根大通羅布·德·摩根大監加羅布<·傳統金融資產上鍊只是時間問題
與會者一致認為,資產代幣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貝萊德 COO 古德斯坦做出了最直接的表態:「這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的問題。」他指出,數位錢包已持有約 4.5 兆美元,隨著投資者能透過區塊鏈投資組合直接持有代幣化的股票、債券和基金,這個數字將繼續攀升。
DRW 的威爾森預測得更為具體,他認為未來五年內,每一個頻繁交易的金融標的都會在鏈上交易。富蘭克林鄧普頓的約翰遜則將此比作歷史上的技術變革,她總結道:「技術採用總是比人們預期的要慢,然後突然就起飛了。」
代幣化並非遙遠的願景,而是正在發生的實踐。目前,傳統金融與數位資產正在雙向融合:傳統資產(如股票、國債)正被代幣化並用於 DeFi,同時數位資產(如穩定幣和代幣化貨幣基金)也正融入傳統市場。
各機構也早在積極佈局。約翰遜透露,富蘭克林鄧普頓已推出原生鏈上貨幣市場基金(MMF),可實現精確到秒的盤中收益計算。甘迺迪介紹了摩根大通 Kinexys 的進展,包括利用代幣化美國國債進行分鐘級的隔夜回購交易,以及推出 JPMD 存款代幣的概念驗證。威爾森也證實 DRW 已在參與鏈上美國公債的回購交易。
·絕不能複製加密原生的「糟糕實踐」
儘管前景廣闊,但傳統金融巨頭對風險保持著高度警惕。他們強調,代幣化資產與穩定幣、存款代幣之間不應具有互換性,市場必須根據信用品質、流動性和透明度來評估不同資產的抵押品「折扣」。
貝萊德的古德斯坦警告,必須警惕許多所謂的「代幣」實際上是包裝複雜的「結構化產品」,不完全理解這些結構是危險的。
DRW 的威爾遜則尖銳地指出了近期加密市場閃崩(10 月 11 日)暴露的嚴重問題:不可靠的預言機,以及交易平台為了牟利而內部進行清算、關閉用戶充值等利益衝突。他強硬地表示,這些是傳統金融在進入 DeFi 之前「不應複製的糟糕做法」,必須先建立嚴格的基礎設施監督和市場品質標準。此外,基於合規(AML/KYC)需求,受監管的銀行必須使用准入式的分散式帳本(Permissioned DLT)。
搶跑數位金融,誰在贏?
這場會議的訊號很明確:聯準會不再把加密產業當作威脅,而是當作合作夥伴。
過去一兩年,全球的數位貨幣競爭態勢加劇。數位人民幣在跨境支付領域進展很快,2024 年的交易額達到 8,700 億美元。歐盟的 MiCA 法規已經生效,新加坡、香港的加密監管框架也正在完善。美國感受到了壓力。
但美國的政策不同,它不推行政府主導的央行數位貨幣,而是擁抱私部門的創新。今年通過的《反 CBDC 監控國家法案》明確禁止聯準會發行數位美元。美國的邏輯是,讓 Circle、Coinbase 這些公司去做穩定幣,讓貝萊德、摩根大通去做代幣化,政府只負責制定規則和監管。
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合規穩定幣發行商,Circle 和 Paxos 的估值在過去幾個月漲了一大截。傳統金融機構也在加速佈局,摩根大通的 JPM Coin 累計處理了超過 3000 億美元的交易。花旗、富國銀行都在測試數位資產託管平台。
數據顯示,46% 的美國銀行現在為客戶提供加密貨幣相關服務,三年前這個數字只有 18%。市場反應也很明顯。自從 4 月聯準會釋放監管松綁訊號以來,穩定幣市場的規模從年初的 2,000 多億美元漲到了 3,070 億美元。
這個策略背後有深層的政治和經濟考量。央行數位貨幣意味著政府對每一筆交易的直接監控,這在美國的政治文化中很難被接受。相較之下,私部門主導的穩定幣,既能維持美元的全球地位,又能避免政府權力過度擴張的爭議。
但這個策略也有風險。私人穩定幣發行商可能會形成新的壟斷,它們的倒閉可能會引發系統性風險。如何在鼓勵創新和防範風險之間找到平衡,是美國監管者面臨的挑戰。
沃勒在結束致詞中說,消費者不需要理解這些技術,但確保它們安全高效,是所有人的責任。這句話聽起來像官話,但它傳遞的訊號很清楚:聯準會已經決定,要把加密產業納入主流金融體系。
這場會議沒有發布任何政策文件,也沒有做出任何決定。但它所傳遞的訊號,比任何紅頭檔案都更有力。一個對話的時代開始了,對抗的時代結束了。
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訂閱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帳號: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