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掃碼下載APP

為什麼美國政府開門比特幣才能漲?

2025-11-05 13:22
閱讀本文需 19 分鐘
停擺時長創紀錄,宏觀經濟發生了什麼事?

美國政府停擺正式進入創紀錄的第 36 天。


過去兩天,全球金融市場跳水。納斯達克、比特幣、科技股、日經指數、甚至連避險資產美債和黃金也未能倖免。


市場的恐慌情緒正在蔓延,而華盛頓的政客們卻還在為預算爭吵不休。美國政府停擺和全球金融市場下跌之間有關聯嗎?答案正在浮出水面。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市場回調,而是一場由政府停擺觸發的流動性危機。當財政支出凍結,數千億美元被鎖在財政部帳戶中無法流入市場,金融體系的血液循環正在被切斷。



財政部的「黑洞」


美國財政部一般帳戶(Treasury General Account),簡稱 TGA。可以理解為美國政府在聯準會開設的中央支票帳戶。所有的聯邦收入,無論是稅收還是發行國債所得,都會存入這個帳戶。


而所有的政府支出,從支付公務員工資到國防開支,也都從這個帳戶中劃撥。


正常情況下,TGA 像一個資金的中轉站,維持著動態平衡。財政部收錢,然後迅速把錢花出去,資金流入私人金融系統,變成銀行的準備金,為市場提供流動性。


政府停擺打破了這個循環。財政部仍在透過稅收和發行債券收錢,TGA 的餘額持續成長。但由於國會沒有批准預算,大部分政府部門都關門,財政部無法按計畫支出。 TGA 變成了一個只進不出的金融黑洞。


自 2025 年 10 月 10 日停擺開始,TGA 的餘額從約 8,000 億美元膨脹到 10 月 30 日突破 1 兆美元。短短 20 天內,超過 2,000 億美元的資金被從市場中抽走,鎖進了聯準會的保險箱。


美國政府的 TGA 餘額|圖源:MicroMacro


有分析指出,政府停在一個月內從市場中走了一個月內從市場中停留了近一個月 700 億美元的流動性。這種效應,堪比聯準會進行多輪升息或加速量化緊縮。


當銀行體系的準備金被 TGA 大量虹吸後,銀行放款的能力和意願都大幅下降,市場的資金成本隨之飆升。


最先感受到寒意的,永遠是那些對流動性最敏感的資產。加密貨幣市場在 10 月 11 日,停擺隔天後暴跌,清算規模接近 200 億美金。本週科技股也搖搖欲墜,那斯達克指數週二下跌 1.7%,Meta、微軟財報後大跌。


全球金融市場的下跌,正是這場隱形緊縮最直觀的體現。


系統在「發燒」


TGA 是觸發流動性危機的「病因」,飆升的隔夜拆借利率則是金融體系「發燒」的最直接症狀。


隔夜拆借市場是銀行之間相互借貸短期資金的地方,是整個金融體系的毛細血管,它的利率是衡量銀行間「錢根」鬆緊的最真實指標。流動性充裕時,銀行之間借錢很容易,利率平穩。但當流動性被抽乾時,銀行開始缺錢,願意付出更高的代價借錢過夜。


銀行缺錢


兩個關鍵指標清楚顯示這場高燒有多嚴重:


第一個指標是 SOFR(有擔保隔夜融資利率)。 10 月 31 日,SOFR 飆升至 4.22%,創下一年來最大日漲幅。


這不僅高於聯準會設定的聯邦基金利率 4.00% 的上限,更是比聯準會的有效基金利率高出 32 個基點,達到自 2020 年 3 月市場危機以來的最高點。銀行間市場的實際借貸成本已經失控,遠遠超過了央行的政策利率。


有擔保隔夜融資利率 (SOFR) 指數|圖源: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10 月 31 日,SRF 的使用量飆升至 503.5 億美元,創下自 2020 年 3 月疫情危機以來的最高紀錄。銀行體系已經陷入嚴重的美元荒,不得不敲響聯準會的最後求助窗口。


常備回購便利 (SRF) 使用量|圖來源: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債務違約


金融系統的高燒正將壓力傳導至實體經濟的薄弱環節,引爆潛藏已久的債務地雷,目前最危險的兩個領域是商業地產和汽車貸款。


根據研究機構 Trepp 的數據顯示,美國辦公大樓 CMBS 商業房地產抵押貸款證券化產品的違約率在 2025 年 10 月達到 11.8%,不僅創下歷史新高,甚至超過了 2008 年金融危機時 10.3% 的峰值。短短三年內,這個數字從 1.8% 飆升了近 10 倍。


美國辦公大樓 CMBS 商業地產抵押貸款證券化產品的違約率|圖源:Wolf Street
Office 是一個典型的組合這座曾經由微軟全資租用的辦公大樓,2020 年估值還高達 6.05 億美元,如今隨著微軟的撤離,估值已暴跌 56% 至 2.68 億美元,並已進入違約程序。


這場 2008 年以來最嚴重的商業房地產危機,正透過區域性銀行、房地產投資信託 REITs 和退休基金,向整個金融體系擴散系統性風險。


在消費端,汽車貸款的警報也已拉響。新車價格飆升至平均 5 萬美元以上,次級借款人面臨高達 18-20% 的貸款利率,違約潮正在到來。截至 2025 年 9 月,次級汽車貸款的違約率已接近 10%,整體汽車貸款的拖欠率在過去 15 年成長了超過 50%。


電費飆漲


同時,飆漲的能源價格正成為壓垮許多家庭的另一根稻草。在高通膨的背景下,電費的上漲尤其致命。自 2025 年初以來,全美平均家庭電費上漲了超過 11%。


美國平均電價(美元/千瓦時)|圖來源: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FRED)


這種由電網老化、AI對電力需求激增等多重結構性問題導致的能源危機,正與利率和債務問題疊加,將普通美國家庭推向財務崩潰的邊緣。


從 TGA 的隱形緊縮,到隔夜利率的系統高燒,再到商業地產、汽車貸款和家庭能源賬單的全面失序,一條清晰的危機傳導鏈條已經浮現。


華盛頓政治僵局意外點燃的導火線,正在引爆美國經濟內部早已存在的結構性弱點。


就業市場「惡化」


更深層的危機同樣正在勞動力市場發酵,美國政府停擺不僅抽乾了市場的流動性,更讓聯準會失去了製定貨幣政策最關鍵的指引:經濟數據。


在僵局結束之前,包括月度就業報告、CPI 通膨數據在內的關鍵官方經濟數據都將暫停發布。這意味著,在經濟的關鍵轉折點,聯準會的決策將缺乏最權威的指引。


在資料真空中,市場被迫轉向關注私部門的替代資料。 10 月 1 日公佈的 9 月 ADP 就業數據(俗稱「小非農」)顯示,美國私部門就業人數減少 32,000 人,這是該數據自疫情以來首次連續兩個月出現負增長。


23 年 10 月-25 年 9 月美國 ADP 非農就業人口|圖源:Miqum>Macro style="text-align: left;">而在政府停擺前最後一次公佈的 8 月官方就業數據中,新增就業崗位僅 22,000 個,歷史數據更是被大幅下修 911,000 個工作崗位。


在疫情後的經濟復甦期,美國月度新增就業通常在 20-30 萬人之間。如今驟降至 2 萬人,甚至出現負成長,這意味著勞動市場已進入停滯甚至萎縮。更令人擔憂的是,歷史數據的大幅下修,說明過去一年的就業市場實際上遠比官方報告的更疲軟。


聯準會在 10 月 31 日的會議上雖然如期降息 25 個基點,但聲明中的措辭已經從此前的「勞動力市場穩健」轉變為「就業面臨的下行風險一直在上升」。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主席 Bostic 在會後演講中更是直接警告,就業風險自 8 月以來持續攀升。


這些表述顯示,聯準會對勞動市場的擔憂正在加劇,而現實也正在印證這種擔憂。 Amazon 宣布裁員數千人,UPS 削減管理層職位,曾經被視為「不招不裁」(no hire, no fire)的穩定就業市場,正在轉向裁員潮。科技業在經歷了 2023-2024 年的大規模裁員後,2025 年的招募幾乎陷入停滯。零售、物流、金融服務等產業也紛紛傳出裁員消息。


歷史經驗反覆證明,失業率的快速上升往往是經濟衰退的前兆。當就業市場從繁榮轉向收縮,企業裁員潮開始蔓延,消費者信心隨之崩塌,經濟衰退往往緊跟在後。如果目前的就業惡化趨勢持續,美國經濟可能面臨比流動性危機更嚴重的系統性風險 —— 經濟衰退。


交易員怎麼看後市?


這場流動性危機還會持續多久?交易員們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分歧,他們普遍承認目前流動性緊縮的現狀,卻對未來半年宏觀走勢有不同看法。


Mott Capital Management 代表的悲觀派認為,市場正面臨一場堪比 2018 年底的流動性衝擊。銀行準備金已降至危險水平,與 2018 年聯準會縮表引發市場動盪時的狀況極為相似。只要政府停擺持續,TGA 繼續吸走流動性,市場的痛苦就不會結束。唯一的希望,在於 11 月 2 日財政部發布的季度再融資公告 QRA。如果財政部決定降低 TGA 的目標餘額,可能會向市場釋放超過 1500 億美元的流動性。但如果財政部維持甚至提高目標,市場的寒冬將變得更加漫長。


知名宏觀分析師 Raoul Pal 代表的樂觀派,提出了一個引人入勝的痛苦之窗理論。他承認,目前市場正處於流動性緊縮的痛苦之窗中,但他堅信,在這之後將是流動性洪流。未來 12 個月,美國政府有高達 10 兆美元的債務需要滾動續作,這迫使它確保市場的穩定和流動性。


31% 的美國政府債務(約 7 兆美元)將在未來一年內到期,加上新增債務發行,總規模可能達到 10 兆美元|圖源:A Academy


一旦政府停擺結束,被壓抑的數千億美元財政支出將如洪水般湧入市場,美聯儲的量化緊縮 QT 也將技術性結束,甚至可能轉向。


為了迎接 2026 年的中期選舉,美國政府將不惜一切代價刺激經濟,包括降息、放鬆銀行監管、通過加密貨幣法案等。在中國和日本也將繼續擴張流動性的背景下,全球將迎來新一輪的放水。目前的回檔只是牛市中的一次洗盤,真正的策略應該是逢低買進。


高盛、花旗等主流機構則持相對中性的看法。他們普遍預計,政府停擺將在未來一到兩週內結束。一旦僵局打破,TGA 中被鎖定的巨額現金將迅速釋放,從而緩解市場的流動性壓力。但長期的方向,仍取決於財政部的 QRA 公告和聯準會的後續政策。


歷史似乎總是重複。無論是 2018 年的縮表恐慌,還是 2019 年 9 月的回購危機,最終都以聯準會的投降和重新註入流動性而告終。這一次,面對政治僵局和經濟風險的雙重壓力,政策制定者似乎又走到了熟悉的十字路口。


短期來看,市場的命運懸在華盛頓政客的一念之間。但長期來看,全球經濟似乎已經深陷債務-放水-泡沫的循環而無法自拔。


這場由政府停擺意外觸發的危機,可能只是下一輪更大規模流動性狂潮來臨前的序曲。


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訂閱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帳號: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本平台現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協議,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帳戶, 可以登錄 後發表評論
選擇文庫
新增文庫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庫
僅自己可見
公開
保存
糾錯/舉報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