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17 日,据《金融时报》报道,英国和美国宣布将加强加密货币合作,重点关注稳定币事务。
英美两国宣布加强加密货币合作并重点关注稳定币事务,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信号。它反映出稳定币已不再是边缘性的金融实验,而是正式成为国家金融政策与国际合作的核心议题之一。
从合作背景来看,这显然是对稳定币市场爆发性增长的回应。传统金融机构如美国银行、花旗、摩根大通等纷纷布局稳定币业务,意味着私人发行的稳定币正在被纳入主流金融轨道。它们不再仅仅服务于加密货币原生场景,而是逐渐渗透至跨境支付、结算和资产代币化等领域,与现有金融系统形成互补甚至替代关系。
从监管层面观察,这种合作并非孤立事件。美国已通过包括《GENIUS法案》在内的一系列立法,将稳定币纳入联邦监管体系;英国也在《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案》中明确将加密货币纳入受监管活动,并涵盖稳定币支付规则。两国协调的背后,是试图在快速扩张的稳定币市场中建立一套可互操作的国际监管标准,以避免监管套利和系统性风险。
更值得注意的是稳定币在宏观经济层面的角色转变。美国财政部公开表示希望稳定币发行商成为美国国债的重要买家,这实际上是将私营部门的稳定币储备资产需求与国家债务管理政策相挂钩。这意味着稳定币不再仅是技术或金融创新问题,而已成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延伸工具。
从市场结构演变来看,稳定币业务正在从“发行驱动”转向“服务驱动”。白标模式和稳定币即服务(STaaS)的兴起意味着行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合规、清算、审计等中后台服务成为新的竞争焦点。而谷歌、Stripe等科技巨头的入场,也体现出稳定币作为支付基础设施正在被广泛集成。
尽管如此,这一市场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问题——Arthur Hayes 所质疑的“稳定币死局”,即高度依赖美国国债利息收入的盈利模式在利率环境变动下可能遭遇冲击;以及监管集中化可能导致的发行门槛提高,从而使市场从去中心化理想退回至“银行化”现实。
综上所述,英美在稳定币领域的合作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政策与市场互动结果。它既是对金融创新的认可,也是对系统性风险的管控尝试,同时更隐含着将加密货币力量纳入传统金融和国家战略框架的深远意图。未来的焦点应当在于如何平衡创新与监管、私营与公共利益,以及真正实现稳定币作为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