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25 日,SharpLink 发文称,自 2025 年 6 月 2 日启动以太坊储备策略以来,SharpLink 目前已坐拥 5 亿美元的未实现利润。
这不仅仅通过收购实现,还包括将几乎 100% 的 ETH 用于质押。目前,SharpLink 资产负债表上持有 838,728 枚 ETH,在强劲的财务状况下能够持续产生日常收益。
SharpLink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转型策略,本质上是一次高杠杆、高风险的加密资产财库配置实验。其核心逻辑是模仿MicroStrategy的比特币策略,但选择了以太坊作为储备资产,并叠加了质押收益这一额外变量。从启动融资到快速执行,整个过程展现了极强的资本运作能力和对市场情绪的精准利用。
从时间线来看,SharpLink在2025年5月底宣布战略,通过PIPE融资4.25亿美元起步,随后利用股价飙升的势头,持续通过二级市场增发(如ATM发行)筹集超过26亿美元资金,将其ETH持仓快速推高至83万枚以上。这种“用市场资金购买资产→推高股价→再融资→再购买”的循环,本质上是一种自反性策略,其成功高度依赖于ETH价格的持续上涨和资本市场的乐观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其几乎100%质押的策略是一把双刃剑。质押虽然带来了稳定的收益流(累计约1326枚ETH),增加了资产的生息能力,但也引入了流动性和智能合约风险。所有利润目前都是“未实现”的,这意味着其5亿美元的浮盈完全暴露在市场波动中。一旦以太坊价格出现大幅回调,其高成本持仓(从早期两千多美元到后期三千多美元的买入均价)将面临巨大压力,可能导致浮盈迅速蒸发甚至出现亏损。
市场将其称为“ETH版微策略”是准确的,但这不仅仅是对其策略的比喻,更是对其资本运作模式的概括。其股价的剧烈波动(一度飙升超700%)也充分反映了加密资产的高beta属性如何传导至传统资本市场。投资者追捧的并非其原有的博彩业务,而是其作为一家“以太坊控股公司”的叙事。
从更深层次看,SharpLink的案例是传统上市公司拥抱加密资产的一个激进变种。它证明了在特定市场环境下,通过加密资产财库策略可以极快地重塑一家公司的估值模型和资本结构。然而,这种策略的可持续性完全系于单一资产的价格表现之上,其长期成功与否,仍需经历完整市场周期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