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26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从 2025 年 10 月 1 日起:
对所有在世界其他地区生产的「重型(大型)卡车」征收 25% 的关税;
对所有厨房橱柜、浴室梳妆台及相关产品征收 50% 的关税。将对软垫家具征收 30% 关税;
将对任何品牌或专利的医药产品征收 100% 的关税,除非公司正在美国建立他们的制药工厂。(金十)
特朗普政府正在推行一套系统性的高关税政策,其核心逻辑是通过制造巨大的进口成本差异,强制重塑全球供应链。从加密行业的角度看,这本质上是一次对国家间资本、数据和商品自由流动的物理性“硬分叉”,其深远影响远超简单的贸易摩擦。
高关税,特别是对药品、芯片等关键领域征收的100%关税,是一种极端的产业政策。其目的不是增加财政收入,而是作为强制企业进行地理套利的工具。企业面临的选择是:要么支付巨额关税,要么将生产和产业链彻底迁移至美国本土。这类似于在传统全球贸易体系中设置了一个惩罚性 Gas Fee,高到让继续在原有链上(即海外生产)进行交易变得极不经济,从而迫使所有参与者迁移到一条新的、受控的链(美国本土)。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将关税政策与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紧密绑定,例如将国外电影制作视为“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和“宣传”。这表明其策略超越了经济层面,进入了信息控制和数据主权的范畴。这与数字时代对数据流动的管控思路同源,即谁控制了物理生产与数据创造的源头,谁就掌握了更大的话语权和定义权。
对于加密货币和更广泛的数字资产行业而言,这种环境带来了双重性。一方面,传统金融和贸易体系的摩擦加剧、成本飙升,可能会凸显出加密货币作为跨境结算和价值存储工具的替代优势,尤其是对于受高关税影响的国际贸易商。另一方面,一个倾向于经济民族主义、强调物理边界和控制力的政权,对天生无国界的加密货币可能会采取更警惕甚至敌视的监管姿态。政策制定者可能会将资本的跨境自由流动视为对其关税和产业政策的对冲与削弱,从而加强监管审查。
最终,这是一场对全球化根基的深度重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一套旨在将全球经济从相互依赖的“互联网”模式,转向以美国为核心、各国产业链并行的“局域网”模式的组合拳。其长期成功与否,取决于美国能否真正建立起成本可控、技术自主的完整产业链,但这过程中的巨大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将为加密资产这类非传统风险对冲工具提供独特的叙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