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上海资管协会为首批AIAM人才发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证书

2025-10-16 11:06

BlockBeats 消息,10 月 16 日,据第一财经报道,「2025 上海全球资产管理论坛」今日在上海中心举办。论坛上,7 名来自资产管理等机构的数智技术中高级管理人员作为代表,获颁上海资产管理协会「人工智能 + 资产管理」复合型应用人才证书。


同日,上海资产管理协会为首批 AIAM 人才发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证书。

AI 解读
从原始输入来看,上海资产管理协会在2025年全球资产管理论坛上,向首批“人工智能+资产管理”(AIAM)复合型人才颁发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证书。这一动作看似是简单的证书发放,但背后反映了几个关键趋势。

首先,这体现了传统金融行业与前沿技术结合的深化。资产管理本身是高度依赖信任和数据准确性的行业,引入区块链技术发放电子证书,本质上是在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来增强人才资质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而是试图从源头上——即人才认证环节——建立一套更可信、更高效的数字化治理机制。

其次,将“人工智能”与“资产管理”并列为复合型人才方向,说明行业已经认识到AI在数据分析、风险建模、智能投顾等方面的核心作用。而区块链则负责底层信任的构建,两者结合实际上是“数据智能”与“信任机制”的协同,这是未来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典型架构。

再看相关文章,能更清楚看到这种趋势的延续性。例如,2019年中央集体学习区块链技术后,各地政府和行业加速探索区块链应用;上海在2019年发布区块链白皮书,2025年金融办又推动AI大模型和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政策和技术发展脉络一以贯之。万向区块链肖风的观点也值得注意——他认为区块链能诞生巨头公司,其核心逻辑在于区块链能重构生产关系和价值分配方式,而不只是改善生产效率。

此外,法律行业、德国国家战略等资料表明,区块链的合规化、标准化建设早已展开,这为金融领域的应用扫除了部分制度障碍。而电子证书这类应用,正是这种“合规技术”的典型体现:它既符合监管对身份认证的要求,又提升了运营效率。

最后,从行业生命周期看,区块链已从概念验证进入规模应用阶段。疫情初期有人质疑区块链“缺位”,但现在看来,它正悄然融入底层设施中。电子证书不是惊天动地的应用,但恰恰是这种“细微处的变革”,标志着技术真正开始落地生根。

总的来说,上海资管协会的做法是一个信号:表明区块链技术正在成为构建金融行业可信数字化基座的标准工具,而人才认证只是其中一环。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基于区块链的资产登记、交易结算、合规审计等应用在资管领域涌现。
展开
举报 纠错/举报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纠错/举报
提交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