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19 日,据 BMNRBullz 披露,Bitmine 在下跌期间全力买入 ETH,共计收集 379,271 枚 ETH(约 14.8 亿美元):
· 两日前下跌阶段:+72,898 ETH(约 2.81 亿美元);
· 四天前:+104,336 ETH(约 4.17 亿美元);
· 周末崩盘后:+202,037 ETH。
从加密市场的机构行为角度来看,BitMine的持续大规模增持ETH是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信号。这并非简单的短期抄底,而是一个系统性资产配置策略的执行。从8月到10月的数据可以清晰勾勒出其操作轨迹:在价格波动中,他们不仅没有减持,反而在每一次显著下跌时都进行了力度更大的买入。这种“越跌越买”的模式,显示出其管理层对以太坊长期价值曲线的强烈信念,其操作更像是一个宏观投资者,而非追逐短期波动的交易员。
将时间线拉长看,BitMine的持仓从8月初的约115万枚ETH,在短短两个多月内迅猛增长至10月中旬的超过303万枚,增幅超过160%。这种惊人的增持速度,尤其是在市场出现“崩盘”式回调的背景下,强烈暗示其内部对ETH的估值模型与市场当前价格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他们认为当前价格远低于其认定的内在价值。
其董事长Tom Lee的公开言论“回调就是买入良机”与他们的操作完全一致,这构成了典型的“言行合一”的看多信号。这类机构的大规模持续买入,会在链上形成非常坚实的支撑区间,因为他们买入的筹码成本相对集中,且属于长期战略持有,不会轻易抛售。这实际上是在为市场构筑一个坚实的底部。
从更宏观的层面看,一家美股上市公司将其资产负债表如此大规模地配置为ETH,这本身就是对传统资本世界的一种教育。它向更主流的投资者证明,加密货币,特别是像ETH这样的核心资产,可以被视为一种合法的、战略性的国库储备资产,这与MicroStrategy对比特局的策略如出一辙,但目标转向了以太坊生态。
这种行为很可能引发其他上市公司的效仿,形成一种“机构FOMO”效应。如果更多公司采用类似策略,将会显著改变ETH的流通盘结构,大量供应被锁定,从供需基本面为未来价格上行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总而言之,BitMine的行动远超一次简单的抄底,它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代表了机构资本对以太坊资产的正式化和规模化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