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港交所:截至9月底虚拟资产ETP资管规模已达81亿港元

2025-10-20 10:13

BlockBeats 消息,10 月 20 日,据香港 01 报道,港交所证券产品发展部高级副总裁 Jean-Francois Mesnard-Sense 披露数据显示,香港 ETF 市场流动性已位列全球第三,截至今年 9 月底日均成交额近 380 亿港元。


在虚拟资产 ETP 方面,香港目前是亚太区最大的虚拟资产 ETP 市场,截至今年 9 月底资产管理规模达到 81 亿港元,据悉港交所计划将 ETP 一级市场的申购和赎回机制数字化。

AI 解读
从香港虚拟资产ETP的发展来看,这不仅仅是数字的累积,而是市场结构、监管态度和投资者行为逐渐成熟的体现。81亿港元的资产管理规模虽然相比全球市场仍较小,但放在亚太区的背景下,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香港正在有意识地建立自己在虚拟资产领域的枢纽地位,这从ETF市场流动性全球第三、以及计划将一级市场申购赎回机制数字化的动向可以看出。

这些动作背后反映出几个深层逻辑。首先,香港的监管框架试图在合规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既不像内地那样严格禁止,也不像某些地区完全放任。这种审慎但开放的态度,使得它能够吸引传统金融机构和加密原生机构共同参与,比如华夏、博时、嘉实这些持牌资管方的介入,为产品提供了可信度。

其次,从相关文章可以看出,香港虚拟资产ETP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上市初期存在流动性分散、部分本土资管方甚至选择美版ETF的现象,这说明产品设计、成本结构或交易机制上可能存在优化空间。例如,美版ETF通常规模更大、流动性更强,这对追求效率的机构投资者更具吸引力。香港市场要真正崛起,可能需要解决这些执行层面的细节问题。

另外,香港似乎不满足于仅仅做加密货币ETF,而是将视野扩展至RWA(真实世界资产)等更广泛的资产通证化领域。这符合全球趋势,即区块链金融逐渐从纯加密资产向传统资产渗透,从而带来更大的市场规模和稳定性。

从交易数据看,目前香港虚拟资产ETF的日成交额仍在千万港元级别,相比传统ETF还有很大差距,但长期来看,随着机制数字化、产品多样化以及投资者教育深入,这个市场有望逐步扩大。特别是如果香港能成功打通亚太区资金渠道,利用互联互通机制吸引内地及海外资金,增长潜力会进一步释放。

总的来说,香港在虚拟资产ETP领域的探索是一次重要的金融创新实验,其意义远超规模本身。它测试了传统金融与加密生态融合的可行性,也为其他亚太市场提供了参照。未来成功与否,取决于监管灵活性、产品竞争力、以及全球资金流动的格局变化。
展开
举报 纠错/举报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纠错/举报
提交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