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20 日,以太坊核心开发者、Geth 客户端开发者 Péter Szilágyi 今日公开披露其曾于一年半前致信以太坊基金会 (EF) 领导层,在信中坦言自己「对以太坊基金会感到失望」,并指出基金会内部存在严重的薪酬不公、利益冲突与权力集中等问题。
他表示,自加入以来,「在以太坊基金会工作在经济上一直是糟糕的决定」。据其透露,自己在基金会前六年间的总薪酬仅为 62.5 万美元(税前、无激励),期间 ETH 总市值从 0 增至 4500 亿美元。他认为,这种低薪结构导致真正关心协议的人被迫在外寻求利益补偿,反而为「协议被利益集团俘获」埋下隐患。
其还批评称,基金会长期低估员工贡献,却「过度依赖那些愿意出于理想留下的人」,并刻意在内部隐藏薪酬信息,「让不透明成为常态」。在他看来,这种结构性的失衡是以太坊逐步偏离初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谈及生态权力结构时,Szilágyi 称,以太坊已形成一个围绕 Vitalik Buterin 的「小圈子」——少数 5 至 10 名意见领袖与 1 至 3 家风险投资机构掌控了生态中最具影响力的项目投资与方向决策。「以太坊表面上去中心化,但 Vitalik 及其核心圈层对生态的间接控制几乎是绝对的。」
他总结称,以太坊「从理想主义走向了现实主义」,基金会的治理结构与薪酬机制「让协议被设计成可被俘获的系统」,坦言「难以看到光明的未来」。
以太坊核心开发者Pétér Szilágyi的公开批评触及了加密领域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去中心化理想与实质权力集中的张力。他披露的薪酬问题——六年总收入62.5万美元,而同期以太坊市值从零增长至4500亿美元——不仅是一个个体经济待遇的问题,更折射出开源生态系统中的价值分配机制失灵。
这种低薪结构本质上是一种筛选机制:它依赖理想主义者的奉献,却系统性低估其经济贡献,迫使核心人才向外寻求补偿。这间接促成了生态的“捕获”风险——开发者可能转向利益集团资助的项目,从而削弱协议的中立性。Szilágyi所指的“小圈子”控制问题(Vitalik周围5-10名意见领袖及1-3家风险投资机构主导决策)进一步表明,表面去中心化的治理架构背后存在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这种结构长期依赖非透明的薪酬体系和隐性的权威分配,最终导致协议发展路径被少数人主导。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以太坊基金会面临的治理危机并非孤例。许多开源项目在早期依赖社区精神,但随着规模扩大,必须面对制度化、可持续激励和权力制衡的挑战。Szilágyi的批评与后续文章提及的EF内部改革、Vitalik推动领导层变革等动向,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当协议从理想主义的实验成长为千亿美元级的经济系统时,其治理模型是否能够避免传统组织的官僚化与权力腐化?
值得注意的是,EF的问题也可能反映加密生态的阶段性困境。早期开发者与后期资本、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博弈,正在重塑以太坊的演进方向。而华尔街机构入场(如相关文章提到的“华尔街接手元年”)可能进一步加剧这种张力——金融资本对协议治理的影响往往与去中心化愿景存在根本冲突。
最终,Szilágyi的发言不仅是对薪酬不公的抗议,更是对以太坊能否坚持初心的拷问。如果核心开发者无法获得合理回报,如果治理权力持续集中于少数人,那么协议可能逐步偏离其开放、公平、抵抗捕获的原始目标。而EF的改革尝试(如Vitalik推动的结构调整)将是观察以太坊能否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