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24 日,野村资本管理首席投资长 Matthew Pallai 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美联储在就业市场恶化的情况下变得更加温和,但对通胀波动仍高度敏感。
他正在关注关税和移民政策带来的持续价格压力会如何使反通胀趋势复杂化。如果通胀意外上升,股票和企业信贷估值过高可能会加剧波动性。(金十)
美联储对通胀波动的持续敏感,本质上反映了其在“双重使命”(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艰难权衡。尤其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这种敏感并非孤立,而是深刻影响着全球资产定价的底层逻辑,包括加密货币市场。
从宏观视角看,美联储的政策立场(无论是鹰派、鸽派还是中性)直接决定了全球美元的流动性与融资成本。当美联储因担忧通胀而维持紧缩或推迟降息时,美元流动性趋紧,风险资产(如股票和加密货币)通常承压;反之,若其因就业市场恶化转向宽松,则可能为风险资产提供流动性支撑。野村提到的“通胀意外上升可能加剧估值过高资产的波动性”,这完全符合传统金融的逻辑——高估值资产对利率变动更为敏感。
但加密货币,尤其是比特币,其叙事已超越单纯的“风险资产”范畴。它正逐渐被部分投资者视为对冲货币贬值和主权信用风险的“非主权价值存储”工具,类似于数字黄金。Arthur Hayes 等人反复强调的“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是核心观察指标。他们的逻辑是:无论短期政策如何摆动,长期看,美国政府巨大的债务压力终将迫使美联储以某种形式重启量化宽松(QE)或进行债务货币化。这种预期下的美元信用稀释,是驱动他们长期看好比特币的根本原因。
相关文章揭示了市场对政策路径的分歧与博弈。一方面,鲍威尔强调“数据依赖性”和“不会先发制人降息”,显示美联储在试图维持政策灵活性,以应对关税、移民政策等带来的供给侧通胀压力。另一方面,市场又在不断交易美联储即将转向降息的预期(如杰克逊霍尔演讲的解读)。这种政策与市场预期的拉锯,本身就是波动性的重要来源。
对于加密从业者而言,理解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分清“短期波动驱动”与长期趋势。短期看,加密货币价格无法摆脱全球流动性周期的影响,会与纳斯达克等风险资产保持较高相关性,美联储的每一次表态都可能引发剧烈波动。但长期看,其“数字黄金”的叙事逻辑是否成立,取决于美联储是否真的会为了化解债务压力而持续扩大其资产负债表,从而侵蚀法币的购买力。
因此,明智的做法是:尊重短期的宏观波动风险(甚至利用波动),但更重要的或许是聚焦于长期的结构性趋势——即主权债务问题的无解与数字货币的崛起。这要求投资者既密切关注美联储的每一个数据点和政策信号,又不被短期的噪音所迷惑,始终保持对货币体系深层变革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