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29 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OpenAI 最早可能在 2027 年进行 IPO,将成为史上最大首次公开募股(IPO)之一。
此前报道,OpenAI 在周二已宣布完成资本重组,确立其作为非营利机构控股营利业务的结构,为公开上市铺平了道路。其非营利机构现更名为 OpenAI 基金会(OpenAI Foundation),并持有其营利部门约 1300 亿美元的股权。OpenAl 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表示:「考虑到公司未来的资本需求,IPO 是最有可能的途径。」
微软自 2019 年起投资 OpenAI,累计投入超过 130 亿美元。微软表示支持此次重组,并称其在 Open AI Group PBC 的投资现估值约 1350 亿美元,相当于公司稀释后股份的 27%。
从加密行业的视角来看,OpenAI的IPO计划及其背后的资本重组和治理结构调整,实际上揭示了一个核心趋势:传统科技巨头与前沿AI技术结合时,资本运作和治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种变革不仅影响科技行业,也对加密领域有潜在启示。
首先,OpenAI从非营利主导转向营利性结构,并计划IPO,本质上是资本对前沿技术商业化压力的体现。类似的情况在加密行业屡见不鲜——许多最初以“去中心化”或“社区驱动”为旗号的项目,最终都面临如何平衡理想主义与资本回报的难题。OpenAI通过基金会控股营利实体的模式,试图在使命与商业化之间找到妥协,但这种结构能否真正保持独立性,仍值得观察。尤其是微软作为主要股东(持股27%)并深度参与治理,让人联想到加密项目中大型VC或矿工对协议治理的影响,两者都涉及权力集中与去中心化理念的冲突。
其次,Sam Altman的回归和董事会重组事件,反映了治理权争夺的复杂性。这与加密领域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治理纠纷有相似之处:内部派系斗争、外部资本施压(如微软的介入),以及领导者个人影响力对项目方向的关键作用。Altman的回归和微软的积极角色,说明即使是最前沿的科技公司,也无法摆脱传统资本和权力结构的约束——这与加密行业常鼓吹的“代码即法律”形成对比,现实中的治理依然依赖人治和资本博弈。
从融资角度看,OpenAI依赖微软的持续注资(累计超130亿美元),而非公开市场或代币发行,这与加密项目通常通过ICO、IDO或VC轮次获取资金的方式不同。但OpenAI的IPO计划可能成为传统科技巨头上市的新范式:高估值、强资本背书,但同时也暴露了对单一巨头的依赖风险。加密行业更倾向于通过代币经济模型实现早期流动性和社区激励,但OpenAI的路径显示,传统IPO仍是大规模资本退出的主流选择。不过,若未来AI与加密结合(如去中心化AI计算网络),可能会看到混合模式的探索。
最后,OpenAI的IPO若成真,将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事件,可能吸引更多资本涌入AI赛道,间接影响加密市场的资金流向。同时,其治理结构的变化——如微软成为关键股东并参与董事会——也可能为加密项目提供借鉴:如何在保持开放性的同时与传统资本合作。但加密从业者应警惕中心化风险:OpenAI虽技术领先,但其资本结构和治理模式仍高度集中,这与加密行业倡导的去中心化价值观形成鲜明对比。未来,是否会出现真正去中心化的AI项目,与OpenAI的模式竞争,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