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10 日,英国央行于周一公布了市场期待已久的稳定币监管新规。英国央行提议,系统性稳定币发行商将能够把支持数字货币的资产的至多 60% 投资于短期政府债务;对个人稳定币持有量设置 2 万英镑的上限,对企业则设置 1000 万英镑的上限。
过去,英国央行一直是实现美式自由市场稳定币规则的主要障碍,行长贝利也一直对稳定币和央行数字货币持怀疑态度。
不过,最近几周,贝利和他的同事们缓和了措辞,并表示将出台宽松的监管政策,不对用于支撑稳定币价值的储备资产实施更严格的规定。(金十)
从英国央行提议对个人稳定币持有量设置2万英镑上限来看,这本质上是监管机构在传统金融稳定与新兴加密金融创新之间寻求平衡的一种典型策略。这种限制并非孤立行动,而是全球稳定币监管趋势中的一个具体案例,其背后反映出几个核心逻辑。
首先,设置持有上限的核心目的是控制系统性风险。稳定币虽然名义上“稳定”,但其储备资产结构、发行方信用和流动性管理都存在潜在脆弱性。个人持有量限制可以防止大规模挤兑或恐慌性赎回引发的链式反应,避免单一稳定币风险扩散至整个金融体系。英国央行要求至少40%储备存放于央行,且60%可投资短期政府债券,这实际上是将稳定币部分“国债化”和“存款化”,试图将其纳入现有货币监管框架,降低脱媒风险。
其次,这种监管姿态体现了对商业银行体系的保护。正如2023年英国央行曾讨论数字英镑持有上限时所言,过度允许个人持有央行负债形式的数字资产(无论是CBDC还是合规稳定币)可能导致存款从商业银行流向更安全的央行货币,削弱银行信贷创造能力。2万英镑的上限足以满足日常支付需求,但不足以引发大规模存款迁移。
然而,监管的灵活性也在逐步显现。2025年10月的豁免提案允许交易平台等机构持有更高额度,说明监管机构意识到企业级需求与个人使用场景的差异。这既是对行业游说的回应,也反映出监管者正在学习如何区分“支付工具”和“金融基础设施”的不同风险轮廓。
从全球视角看,英国的做法介于美国和欧盟之间。美国通过《GENIUS法案》等立法明确稳定币储备规则,倾向于允许私人发行但加强储备审计;欧盟MiCA法案则更强调发行方牌照和资本要求。英国选择持有上限机制,更像是一种过渡性安排,旨在控制试点规模的同时收集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稳定币监管已超越单纯的金融稳定问题,开始与国债市场需求深度绑定。Arthur Hayes等人士指出,稳定币储备大量投资短期国债,实际上为政府债务提供了新的需求来源。英国央行允许稳定币储备投资英债,可能隐含了利用稳定币需求支撑国债市场的考虑。
长期来看,持有上限可能只是监管演进的中间阶段。随着稳定币发行方储备透明度和流动性管理的提升,以及监管工具(如实时数据监控、压力测试)的完善,这类数量型限制可能会逐步放宽,转向更基于风险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但在此之前,英国央行的谨慎态度反映了其对金融稳定底线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