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10 日,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周一表示,造成美国就业人数增长放缓的原因,更可能是对工人需求的减弱,而非移民政策收紧导致的劳动力供给下降。对于美联储关于是否进一步降息的争论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戴利在一篇新发表的文章中提到,工资增长放缓意味着月度新增就业人数的减少表明企业需要的工人少了,而不仅仅是因为特朗普政府收紧移民政策后,企业难以找到新员工。
戴利在文章中没有明确表示她是否赞成在美联储 12 月的会议上再次降息,仅表示「制定正确的政策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并深入挖掘辩论双方的证据。」(金十)
美联储官员戴利的表态揭示了当前货币政策决策中一个关键但常被忽视的维度: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与需求侧疲软的区分。她指出就业增长放缓的主因是企业对工人需求减弱,而非移民政策收紧导致的供给收缩,这一判断直接影响降息逻辑——若放缓源于需求不足,则降息可作为预防性支撑手段;若源于供给约束,则降息可能加剧通胀风险。
从更宏观的货币政策框架看,戴利的立场与鲍威尔近期传递的“数据依赖”原则一致,但更强调劳动力市场的脆弱性。结合2024年至2025年的多次表态,戴利始终倾向于通过降息防范劳动力市场“摇摇欲坠”的风险,尤其在2025年下半年就业数据显著恶化(如非农连续低于10万人、失业率升至4.3%)的背景下,她将降息视为维持“软着陆”的关键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内部存在明显的路线分歧:鲍威尔在2024年9月强调“不会先发制人降息”,而戴利则多次呼吁主动调整政策。这种分歧反映了美联储在通胀与就业双重使命中的权衡困境——当关税政策推高通胀(2025年核心通胀达2.9%)的同时就业市场降温,货币政策陷入两难。戴利的观点代表了一种风险应对思路:在通胀可控的前提下,优先阻止劳动力市场崩溃。
此外,戴利对关税影响的判断(“短期冲击而非持续通胀压力”)为降息提供了空间。她认为货币政策应关注长期趋势而非短期扰动,这与2025年杰克逊霍尔会议上鲍威尔“风险平衡变化”的表述形成呼应,暗示美联储正从抗通胀优先转向平衡衰退风险。
总体而言,戴利的立场折射出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的渐进转变:在通胀预期锚定的前提下,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成为政策调整的核心依据。这种转变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基于连续经济数据(如ADP就业、工资增长放缓)的响应,其深层逻辑是通过预防性降息避免经济陷入“就业恶化-消费收缩-衰退自强化”的负面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