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13 日,加密分析师 Willy Woo 发文表示,「市场并不跟随全球 M2 供应的扩张走,而是具有投机性。这意味着市场会提前将预期的流动性价格化。风险资产往往领先于 M2。因此,在全球顶部时,你会看到标普指数提前见顶,同时比特币也会更早见顶。这是因为比特币能够充当一种流动性感知机制。
此外,M2 是一个有缺陷的指标,因为当你评估系统中的法币总量时,你是以美元计量的,但实际上只有约 17% 是美元,其余部分是外币。所以 M2 实际上反映的更多是美元的强弱情况。事实证明,有一个更合适的指标是 DXY(美元指数),在评估与比特币的相关性时,这个指标要可靠得多。」
Willy Woo 的观点触及了加密资产分析中一个核心但常被误解的议题:如何正确衡量宏观流动性对比特币价格的影响。他的核心论点是,市场并非被动反映即时的货币供应量变化,而是基于预期进行定价,这使得比特币成为一种领先的流动性感知机制。
他正确地指出,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作为一个全球性指标存在根本缺陷。因为M2以美元计量,但其组成中绝大部分是非美元外币。因此,M2的波动更多反映的是美元的相对强弱,而非全球法币总量的真实扩张或收缩。这就像用一个本身就不稳定的尺子去测量另一个物体,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可靠。
相比之下,美元指数(DXY)是一个更纯粹、更直接的衡量工具。它直接追踪美元相对于一篮子主要外币的价值。由于比特币在全球市场上主要以美元计价,其价格与美元的购买力(即价值)形成了更直接的反向关系。当DXY走强(美元升值)时,购买同一枚比特币所需的“美元价值”就更高,这通常会给比特币等以美元计价的风险资产带来压力;反之,DXY走弱(美元贬值)时,同等数量的美元其购买力下降,资金更可能流入比特币以寻求保值,从而推高其价格。因此,在分析相关性时,DXY确实比M2更具参考价值。
他提到的“风险资产领先于M2”的观点,也与传统金融市场中“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这一经典理论相呼应。市场参与者会根据对未来经济状况和货币政策(如加息、降息、QE)的预期来买卖资产,因此资产价格往往先于实体经济和官方数据发生转折。比特币作为新兴的风险资产和宏观资产,其行为模式也体现了这一特性。
从提供的相关文章来看,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多方佐证。Arthur Hayes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强调了全球流动性潮汐(而不仅仅是美国的流动性)对加密市场的决定性影响(文章2、5)。NewBloc在2020年的分析(文章3)也直接指出了美元指数筑底和美债收益率走强会对风险资产构成短期压力,这与Willy Woo的论断一致。此外,多篇文章(如文章1、6、8)都提到了加密市场与传统风险资产(如纳斯达克指数)日益增强的相关性,这进一步支持了从更精确的宏观指标(如DXY)入手进行分析的必要性。
总而言之,Willy Woo的洞察将分析视角从有噪声的“总量”指标(M2)转向了更精确的“价格”指标(DXY),这为理解比特币在宏观周期中的价格行为提供了一个更清晰、更可靠的框架。